圖片取自Gartner
整個職涯發展到現在, 很幸運地在大多時候都處於工作專案中的核心圈, 倒也不全是都因為是擔任PM的角色, 在前幾年的工作中也都是擔任第一線研發工程師的職能, 後來才轉為PM帶起整個專案, 但你真心以為PM永遠是專案中的核心嗎? 錯 ! 擔任工程師/SME負責某個特定領域, 再怎樣也是技術核心之一, 但若是PM完全不認識/了解此專案內的部分知識領域, 別說是整合了, 溝通上都會有困難, 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PM就會淪為只會安排很糟的schedule與會議的人, 對整個專案的重要性與優先順序無法全盤掌握, 逐漸就被工程師們邊緣化了, 因為RD會認為跟PM說也聽不懂, 不如直接做跨領域的溝通與銜接, 所以這要呼應我的標題 - PM工作要找到可以著力的點!
很多時候, 有些PM會選擇去對市場/業務的窗口, 帶回外部的消息, 不能說這樣不行, 但就我個人的觀點是PM還是得對此專案內的產品或技術找一些自己可以著墨的點, 至少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例如: 產品的UI/UX, 或參與一部分的設計提案 (至少得親身體驗看看), 亦或是參與跨領域中的部分技術, 或是去涵蓋團隊內沒有的職能, 如策略或商業模式...等等, 總之, 一定要避免淪為"任務傳聲筒" 或 "信件轉傳"的PM功能, 若PM變成不沾鍋的過水轉傳, 肯定會造成對專案內容不夠了解的狀況, 導致越安排越走鐘的情況, 因此, PM找到參與專案的著力點很重要, 這樣才會夠深入與掌握整個專案的執行情況!
若以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多的資料分析專案來說, 我們可以從下方幾段從天文雜誌文章中擷取出來的句子看出一些端倪, 雖然PM不等同於資料科學家, 可是在未來資料科學家卻將做了很多原本PM要擔負的工作, 尤其是"溝通"與"整合", PM的價值會不會被資料科學家或是"資料專案經理"所取代我不知道, 但我只能知道若是PM能進一步往資料科學家的角色移動, 肯定是將繼續在資料分析專案上佔有一席之地, 有更多可以貢獻價值與著墨的地方!! PM也才能持續成長, 輔以數據來驅動專案的決策與執行~
「我們是最熟資料的人,要能簡要講出資料所傳達的重點,」彭伊萱說,不同於工程師只需跟同儕討論,資料科學家在組織裡多半會肩負溝通者的角色,把分析結果、代表的意涵,傳達給不同團隊的人,甚至是外部客戶,因此溝通能力、簡報能力相當重要。
資料科學家是一個整合者,除了要有硬功夫,在職場也要能理解各方需求、幫組織指出方向。
資料科學人才發展關鍵,在於組織領導人是否願意支持、授權。林明仁表示,目前資料科學家都相對年輕,相關人才在既有組織不見得能被賦予決策權,因此無論是把資料當成產品或幫助公司改善銷售,都需要夠高層級的領導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