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第 12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3
0
DevOps

為自己學習成為 Scrum Master 的經驗分享系列 第 3

再探敏捷:當技術實踐碰上敏捷開發 (1)

  • 分享至 

  • xImage
  •  

編修 2020-09-05:將標題從「初探」改為「再探」

這篇原本是沒有在我的綱要裡,因為這段經歷其實不長,不過兩個月左右。但我想卻也是改變我很多的一段經歷,所以想起來後就決定今天寫出來。

轉換跑道

昨日提到我「轉向軟體工程領域深究」,會用「轉向」這個詞是因為我不是資工相關科系出身的,而且還是與工程無關的文學院科系——歷史系。所以我的軟體開發經驗是從高中社團一路累積過來的,從維護高中的 BBS 站、到為大學圖書館寫程式、再為社團去寫學生相關的網路應用程式。儘管我對於程式的自我要求高,會注重 Git 的提交訊息、程式碼的風格、追求簡潔。但對於合作這件事,正如昨日所言,是個初心者,什麼都不懂。

敏捷實踐

所以我大學畢業後,就去了一家做餐券與訂位的新創公司實習。憑藉當時對 PHP 的熟悉,我進到了這家公司開發後端程式的團隊。在這邊我想算是我的第一次敏捷開發實踐,當時可能不懂,但是回憶起來才發現團隊每天都有站立會議。每天某個時間,大家到一間玻璃牆組成的小會議室,站著講述昨天到今天做了什麼,並且互相交流。事實上我不確定這家公司當時有沒有導入什麼敏捷開發方法,畢竟身為實習生接觸的不多,但至少站立會議是有深刻印象的。

儘管有接觸到每日站會,但事實上這段經歷影響我最多的反而是在技術上的實踐,尤其是版本控制相關,尤其是出社會來到業界後,我才發現到這裡注重版本控制的難得。

專業版本控制的追求

每段程式碼的改動,都必須提出 Merge Request,並且由另一位同事 Code Review 後,才可以合併回主線。但是這裡不只檢視程式碼而已,連 Commit Log 都十分重視,會要求每個 MR 都透過 Git Rebase編修紀錄過,讓這份變動的 log 是易讀的。在確認程式碼都沒問題、且 log 都能呈現修改的部分時,最後才會留言「LGTM」(Look Good to Me)並將那份變動合併為主線。

這個標準至今仍深深焊在我的軟體開發原則中,我認為這是一種專業的展現,我透過編修程式碼紀錄,確保我知道每一次提交是為了什麼、我清楚知道我變動過哪部分的程式碼、也檢查過這些變動是和提交的訊息相關的、這些變動都和我這次要改動程式碼的目的相符、我也期望我的同事能直接透過這些 log 暸解我的變動。這是軟體開發工程師負責任的展現、是一種美。

而透過這樣 Code Review 的過程,也是一種同事之間對彼此程式碼暸解的交換。不只程式碼的理解程度,更重要是的在檢視時提出的建議或是直接指出瑕疵,都有助於彼此教學相長,而成為更好的程式設計師。在敏捷開發裡,我們期望團隊是 cross-functional 的,也期望不會有一份知識只有一個人知道、讓那個人成為瓶頸,所以這樣的知識交換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我也是在這間公司練就解 conflict 的勇氣與能力,對我來說解 conflict 就像是解謎、推理一樣,有耐心就可以把它糾纏在一起的繩結通通解開,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我也對自己能夠將程式碼的變動與記錄訊息保持整潔感到驕傲。

我自己會認為版本控制是 DevOps 在技術上的基礎,需要先有好的版本控制、才能有好的流程去觸發每一次的自動化、才能有一個穩定且流暢的 CI/CD。所以我十分注重現在主流版本控制工具 —— Git 的能力,我認為如果團隊的工程師對於 Git 都不熟悉,那就很難讓軟體開發這件事敏捷起來。

我想這也是這段經歷帶給我的深遠影響,我也是在之後不斷精進 Git 能力與對自己的標準,也樂於將這些知識分享給之後的工作環境。

初探 DevOps?

除了 Git 之外,其實在這間公司實習的後一個月的某種學習,也是影響深遠。那究竟是什麼呢?就讓我們明天分曉吧!


上一篇
初探敏捷:我與敏捷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下一篇
再探敏捷:當技術實踐碰上敏捷開發 (2)
系列文
為自己學習成為 Scrum Master 的經驗分享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1 則留言

0
SamHuang
iT邦新手 5 級 ‧ 2020-09-04 09:57:31

"我們期望團隊是 cross-functional 的,也期望不會有一份知識只有一個人知道、讓那個人成為瓶頸,所以這樣的知識交換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釋放團隊的潛力~~

scientia potentia est!

我要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