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通過成為新學員,與他們相處最長時間的人,並不是我,是現役學員。
讓我想起多年前看的一本書《腦力密集產業的人才管理之道》裡面有一段雇用雜耍小丑在提到「試鏡」。
圖為「二十週年紀念版」
雇用雜耍小丑的試鏡,除了要看對方有沒有兩把刷子之外,還有一重點: 「找同事一起參與面試」因為軟體產業是高度溝通的工作性質,再強的人進來,只要不溝通工作就會痛苦加倍。除了尋找適合的人進好想,更重要的是找「與我價值觀相近的學員」一起參與面試,這樣就可以排除那些進來 camp 卻需要大量溝通才可以了解彼此價值觀的人,並且在面談中,溝通順暢度會是一大重點,不善表達與溝通的人,就會因此被排除在外。
這個問題,在我找學員們一起面試時,學員一直想跟我確定的事。
「想找什麼樣的人?就找和我一樣的人吧!」
我覺得,像我自己這樣的學員,應該很好帶又很有成就感吧?(自己覺得)
所以為設定以此為目標。
在設定問題時,就設想自己為什麼會學成這樣?
是不是有程式底子?
是不是有自學經驗?
是不是喜歡寫程式?
是不是非常想找人學習?
是不是非常非常想學寫程式?
...
這些問題,當下都沒有定論,但是就從來面試的人之中,找找看是不是他們有這些特質?
因為這些並沒有清楚定義,當時的面試問題,都還滿發散式的問答。
學員在面對面試者時,會有投射心理,會想說自己如果是面試者,面對這些問題會如何回答?會面得上嗎?往往都是「如果我現在來面試,一定不會上」的結論。(哈~)
另外,學員也會再重新看見過去自己的樣子,幾個月前自己就是坐在對面的面試者,並且在人生道路上迷途,不知道未來選擇 web 是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想完之後學員再重新回到現實。面試過程讓學員們充份的回想自己這一段時間的改變與進步,增加自己對學習的信心。
與學員一起面試,會看見我完全看不見的小細節。
對方是不是有自學?自學多久?對於 web 技術接觸的契機如何?
此外,還會問他對過往經驗的問題,增加面試的豐富度。
若面試者成為新進學員時,他們也不會來一個完全陌生的 camp,而是會有一種「某一個人是面試我的人」的感覺,讓新進學員的陌生感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