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團隊成員的定期面談中,一個很常被問到的問題:「可以給我一點職涯發展的建議嗎?我要怎麼做,才能成為一個 Team Leader 或是主管?」。這種成長的焦慮與企圖心,每個人多少有經歷過。雖然我不是張忠謀、郭台銘,但有些思維和做法,我想還不用對標到這種神級領導人的維度,就可以開始自我修練。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第一次接觸到吸引力法則,是從另一本成功學經典書籍「失落的致富經典」( The science of getting rich )。書上對吸引力法則的描述大概是這樣:「我們與宇宙存在一種連繫,心中所想會透過這個連繫傳遞給宇宙,因為造物主期待完整它的創作,它會提供我們達成目標所需要的材料,就像我們把這些材料吸引過來一樣。」一開始,我跟大多數人一樣覺得這太怪力亂神,直到在一個敏捷課程中,聽到了「以終為始」原則,才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其實這兩個「法則」與「原則」,提示我們的是「目標」的重要性。
如果有志成為一個主管,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將它當作一個目標,並且設下一個時限。我的經驗是,設定目標後,朝目標前進的過程中,會比較容易留意到到途中一些以往會忽略的機會,會發現自己的匱乏,正確的識別誰是貴人。此時吸引力法則不再是神祕學,而是來自覺察。
這兩年面試到很多年輕的開發者,追求良好的管理文化,允許發揮創意的環境,還有「工作與生活平衡」。很多年輕的開發者,認為有關「寫程式」與「學習」這件事,是屬於工作的範疇,而下班就應該是娛樂、放鬆、打電動。我不禁想到在暢銷書「生命的十二法則」中的第七個法則:
做有意義的事,不要便宜行事。
為了追求有意義的未來,我們必須犧牲眼前的享樂。我看過許多優秀的管理者,年輕時對自己的要求是如此嚴格,隨時在精進自己,步入中年後為自己贏回了彈性、自由,以及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直到女兒出生後,我才真正認知到生活平衡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霸王別姬裡有一句著名的台詞:不瘋魔,不成活。站在舞台上的人,必定都有背後的努力。我不是建議大家培養奴性,而是趁年輕時,要努力充實自己的專業能力。畢竟,你的目標是成為技術主管,技高一籌,是獲得尊敬的第一步。
文人相輕,是我十幾年來在開發者間觀察到最多的現象。有時候純粹出於對程式語法、架構的不同觀點;也有時候,出自於競爭關係。阿德勒心理學揭示,人的煩惱皆來自人際關係,人們必須發展出「社會意識」,把他人當作是夥伴,是追求幸福的關鍵。因此在職場上,我建議把「合作思維」當成最高指導原則。
有了合作思維,追求的就不是個人的成就,而是團隊的成功;我們會開始打開心胸,用正確的態度來聆聽別人的觀點;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渺小,用謙卑的態度去學習。別為了眼前的小水池秏神鬥爭,而忘了外面的世界多寬廣。
當有一天,不論是在你的團隊中,或是別的機會,你可以在面試中訴說一個如何成就一個團隊最大利益的故事。與爭權奪利相比,我相信「合作思維」更能打動人心。
一位我跟隨過的執行長跟我說過,工作的幾個原則:
直到我開始真正的帶團隊我才能理解維度的意義,工程師、初/中高階主管、經理人都分屬在不同的維度,思考的邏輯與處理問題的複雜度也不同。升維絕對是困難的過程,我們能做的,就是練習用高維度的視角來看公司的策略,尋找可以發揮的機會。一個高薪,但都是在執行被交付任務,和一個薪水稍低,但有機會可以設計自己的系統,建立自己的團隊,你會怎麼選擇?
不論你將來是要創業或是繼續受雇於人,這一生都有很機會,領導一群人,做一些很酷的事情。我的心法,也許不能協助你成為受人景仰的大神,但我透過力行不怠的驗証,在職場上獲得不少的助益,也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靈感。
明天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