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新產品開發時,對於用戶需求收集,尋找產品切入點,我們常有一個典型的錯誤假設,那就是認為用戶最知道他們的需求是什麼,所以直接問他們需要什麼,我們直接開發滿足他們就對了。
賈伯斯說:「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直到我們拿出產品給他看」
通常用直接問的,只會得到很普通缺乏洞見的答案,依此開發出來的產品,也就會一樣平凡無奇。
UX 需求訪談現場之一
菜鳥設計師問: 你需要什麼樣的耳機?
受訪者答:音質好的
菜鳥設計師問:還有嗎?
受訪者答:外型好看的
外型好看、音質好只是標配,直接用問的,通常只能得到缺乏洞見的初階需求。若在這個時間點用戶覺得市場上目前的產品都做的不夠好,很可能是因為技術和成本限制,硬著頭皮要去挑戰解決,很可能事倍功半。
另一處 UX 需求訪談現場之二
菜鳥設計師問: 你覺得冰箱可以如何改進?
受訪者問:現在噪音還是太大、耗電,應該要能靜音、 不耗電
若依這樣問到的結果去埋首設計,幾乎所有廠家都已切入此點,在紅海內競爭並無差異化。
那麼,要怎麼找到更好的設計切入點呢?其實,需求經常就隱藏在情境裡,只要我們能深進情境,很容易能夠找到不一樣的切入點。
傳統的情境指的是一個具體空間,而設計師所謂的情境則是包含所有跟行為流有關的場景。為了說明,我們來做一個思考練習吧!想想如何設計一張床?
依傳統的角度來看,床是用來睡覺的,若只看具體空間,我們會著重在床架要結實、床墊要舒適、材質要感覺高級。如此一來最後設計出來的結果,大概就是擁有天然實木床架、獨立桶床墊等特色的床。這樣的床不是不好,只是各廠家都是往這方向設計,沒有什麼不同,也沒特色。
倘若換個方式,我們從情境裡找機會呢?我們再來想想床,還會有哪些使用情境?實際去觀察人們都會如何「使用」床?
除了睡覺之外,有人喜歡躺著看書,那麼加入床頭護眼照明可能會是個好主意;觀察到有人會躺著打game,但手機快沒電了,他們會拖著一條線,此時這條線又卡著手很不方便,那麼也許可在床邊設計加入usb充電孔;觀察到有人就算睡前調了鬧鐘,隔天還是會按掉睡過頭,那麼又或許可設計「漸進式震動喚醒功能」作為一種特色。
情境裡充斥著許多行為流,透過深入觀察這些行為流,我們就能較為容易地找到設計的切入點。
深澤直人為無印良品設計的自動開關檯燈就是一例。當我們看到字面上的「自動開關」,會以為這又是一個使用語音之類的高科技產品,其實不然。他的設計是當你出門回到家,將鑰匙丟入的當下,燈就會自動打開。這個設計就是從一般我們回到家進入玄關時,丟進鑰匙後第一件事就是摸黑找開關打開燈的「行為流」裡,找到的一個「理所當然」的切入點,進而設計出這座充滿特色的「自動開關」檯燈。
這陣子很流行的 反向傘,也是一個從行為中找到設計切入點的例子。他解決了進入車中還是會淋到雨的痛點,以及沒地方掛容易傾倒的問題。
如今在數位時代的潮流裡,各種大數據、統計數字很重要,但若只依靠大數據等量化資料,可能只能看到狀況,卻無法理解其背後原因。UX / UI 設計師除了看數據之外,經常還需要把自己放進場域中,沉浸在情境裡,針對現象及行為流深入挖掘,才能有機會找到具有特色的設計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