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MIT 的兩年改變了我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體驗是有很多世界級的創業家、執行長會來學校演講,甚至跟學生近距離交流。我現場聽過一場 Elon Musk 的分享,更與股神 Warren Buffett 吃過午餐(雖然同桌有另外 30 位 MBA 學生)。而當年讓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位人物是當時剛退休,在歐美市場被譽為「經營之神」的 General Electric (GE) 執行長 Jack Welch(傑克‧威爾許)。
他來 MIT 推廣當時的新書 Winning,幫我們這群菜鳥 MBA 簽名。在 2000 年,GE 在他的領導下市值在 20 年間提升了 3000%,成為當時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他也被選為(Jack Welch 在 GE 的戰績與後期發展的影響其實很具爭議,這裡我就不提了,有興趣可以參考他的 wikipedia。)
當天他來分享他的管理經驗與新法。有幾個觀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在當時這算是非常激進的觀念。他認為要讓大家知道企業不會容下 low performers,產生危機感,大家才會拼命工作,同時也能維持企業員工的素質。
而我後來進入管理顧問的產業,也有類似的「up or out」文化 — 如果你不能被升遷,你就會被請離開。當時我認為,讓員工保持著一定的危機感,是對員工有效的推動力,也是優秀企業該有的文化。
但後來在職涯上,的確觀察到有不少主管希望透過嚴厲的管理來讓員工更投入工作,但效果有很大的落差。所以我自己在管理時,也非常小心,但缺乏明確的方向。
在我創辦 ALPHA Camp 後兩年,有次看到這篇在 New York Times 的文章:What Google Learned From Its Quest to Build the Perfect Team。文章中描述 Google 做了多年的研究與實驗,發現要打造一個有效的團隊,其中最核心的關鍵是為團隊建立安全感。
到底這 10~15 年間,產業發生了什麼轉變,讓員工的動力來源,有這麼大的差別?
你所屬的企業,又是用危機感還是安全感作推動力?希望你在下面留言跟我分享。而在下一篇我會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延伸閱讀:創造高績效團隊需要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