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2 iThome 鐵人賽

DAY 4
0

本章關鍵句

  • 使用定量資料和各種指標來了解人們實際的行為、發現新機會,以及如何衡量成功

責任

基礎

  • 了解公司的關鍵成功指標:隨時思考團隊指標與公司指標間的關係。
  • 學習如何為自己提取資料:資料分析中,週期速度相當重要,若需要等待他人提供資料,將會耗上更多時間。
  • 為團隊建立儀表板
    • 顯示成功指標:通常不太會變動。
    • 尋找前驅因素:推動成功指標的因素,可以幫助及早識別風險的發生。
    • 展示人們如何使用它:穩定的提醒機制。
    • 降低雜訊:考慮切割或過濾指標,以減少變異度和雜訊。
    • 將指標正規化:將它除以活躍用戶數量,找出真正的變化表現。
    • 季節性因素:觀察區間的變化量與一年前或一週前的虛線,可以發現季節性的起伏。
    • 顯示7日平均值:可以觀察趨勢與特殊事件峰值。
  • 定期檢查團隊的指標

進階

  • 探索資料:試著深入挖掘,找出意義或原因,若有發現有趣的見解,一定要和別人分享。

高階

  • 決定公司的關鍵成功指標
  • 損益責任:永遠提前一步意識到計劃出錯,並為其修正與溝通,對外有策略提供保守的指標,對內提供有積極的目標。

成長實踐

  • 使用標竿來理解資料:使用標竿來加入背景,並賦予資料意義,用參考點理解數字。
  • 建立資料直覺:觀察別人如何分析資料和辨認模式,加快建立直覺的過程,將數字和事實變成合力的故事。
  • 執行更好的實驗:優秀的PM會從失敗中學習,但優秀的PM也很少失敗,因為實驗可能會帶來隱性成本,也有可能拖慢前進的動力,在重點問題進行實驗,明智使用團隊時間,也是PM的責任。

概念與框架

  • 好的指標 vs. 虛華指標:好的指標是與「策略和長期成功」有關的指標
  • 海盜指標(AARRR)
    • 獲得新用戶(Acquisition)
    • 活化用戶(Activation)
    • 提高客戶保留率(Retention):每日活躍數量(DAU) & 每月活躍數量(MAU)
    • 用戶推廣(Referral):淨推廣分數(NPS)
    • 獲得收入(Revenue):客戶終身價值(LTV)/客戶獲取成本(CAC) = 3
  • A/B測試與統計數據
  • 統計學知識
    • 信賴區間:大部分公司採用的標準信賴區間為95%
      • 信賴區間有0,代表我們不知道這個變動究竟會讓指標增加還是減少
    • P值:如果指標不成功的話,在實驗中會看到這個結果的可能性,大部分公司將截止點設在0.05
    • p-hacking:當資料捕撈的夠久,可能會發現某些事情,其實它只是隨機的
  • 統計數據與實驗

「以終為始」似乎這一個PM從第1天開始就要有的習慣,回首甫加入若水的時候,只有一鼓腦兒的憑著直覺衝刺,沒有細細和團隊核對成功指標,也未連結團隊指標與部門指標,最終變成RD對自己的成果空歡喜。書中有提到,並非全部的公司都會定好一個明確的指標,PM經手的業務也多半是在不確定之中探索,因此,遵照著指標執行,我認為是比基礎還基礎的事情,PM需要不斷拿著指標和相關人員、主管核對,如果指標不具代表性或有各自解讀,都應該先定義好。這個概念跟OKR很像,尤其是變形後的OGSM更為切合,公司的G,會變成部門的O;部門的G,會變成團隊的O,一個好的G,會具備SMART原則,一層又一層之間都需要仔細思考關聯性,如此才能在大家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時,實現公司目標。

關於指標,前些日字閱讀「精實影響力」時,也有提及類似的概念:創新指標vs.虛榮指標,覺得翻譯的很是恰當,我們很容易訂出虛榮指標,像是發了多少篇文章、有多少使用者等,隨著時間越長,數字提升,我們會覺得好像很棒,可是問題真的被解決了嗎?這讓我回想起之前待在學研界時,寫科技部計畫的報告時,充滿著不少這樣的數字,很是需要引以為鑑。「問題真的被解決了嗎?」創新指標應該是要能回答這個問題,商業世界可能稍微好定一些,賺錢與足夠的利潤是商業的重點,但若對於非營利組織而言,「影響力」要怎樣被創新指標衡量,有時候會需要退好幾步的連連看,才不會讓指標被擺得很遠,失去團隊不斷定期檢查依據,而失去團隊前進的動力。


上一篇
[Day3]Chapter4: 用戶見解
下一篇
[Day5] Chapter6: 分析性問題解決能力
系列文
相映生輝-PM職涯發展成功手冊與自身經驗的反思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