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盲目地朝最終目標(或自以為的最終目標)前進,根本無法處理好你優先事項。
- 對工作進行優先排序:將所考慮的因素做成表格很有幫助,甚至可以為每一個因素指定一個權重。
- 估計的好處:
- 不滿意者/滿意者/快樂者(狩野模型)
- 客戶利益的規模
- 受益的用戶數量
- 受益的用戶類型
- 用例的完整性
- 企業效益規模
- 內部利益的規模
- 實現願景的進展
- 風險/成功的把握程度
- 估計成本及限制條件:
- 工程(及設計、產品、研究)工作的規模
- 團隊能力與技術
- 成本風險
- 其他風險
- 確保你的工作與策略保持一致
- 為團隊建立長期路線圖
- 很重要的原因
- 看清大局
- 規劃:提前規劃所需資源
- 要求資源
- 支援合作夥伴團隊
- 啟動重要的討論
- 有利於未來的決定
- 激勵團隊
- 招聘
- 陷阱提醒
- 不要將路線圖視為固定不變,務必在文件中反映這種不確定性:可將項目寫成需要處理的問題,而非具體解決方案
- 定期回顧路線圖,特別是在有新資訊出現時
- 再次確認別人如何使用路線圖,以確保符合預期的正確性
- 將路線圖按主題、舉措或目標分組
- 與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一起粗略估計投資規模
- 根據策略調整路線圖
- 拿你的衝刺backlog與路線圖比較
- 不要忽視明顯的勝利:用很低的代價獲得巨大的成功,很快會成為一流的PM
- 學會如何說「不」
- 讓路線圖代言
- 把「不」重新定義成一件好事
- 讓人們對「不」有好感,擅長說「不」並不代表會讓人覺得拒絕溝通:分享備用解決方案
- 向善於說「不」的人學習
- 回想一下本該說「不」的時刻
- 設立原則,來讓說「不」更容易
- 當高層破壞路線圖,不要驚慌
- 回到共同目標
- 找出不同的最高級別目標或假設
- 如果仍有分歧(要假設對方立意是良善的)
- 討論每一個項目應該佔路線圖多少比率
- 突顯取捨
- 把觀點相左的主管請到會議室
- 測試假設
- 建立檢查里程碑
- 此用平衡的投資組合來決定互相競爭的目標的優先順序:把策略和路線圖當成一個平衡的投資組合,在更高的視角決定打算在每一個目標進行投資的百分比
- 團隊規模
- 用路線圖/backlog來估計成本
- 在路線圖上固定順序
- 目標
- 投資報酬率
- 結果導向的路線圖:強調是工作背後的理由和布標
- 忽略解決方案
- 缺點:難知道目標能否如期實現,也無法讓合作夥伴自行規劃
- 考慮解決方案,但是不將它們放入路線圖
- 加入結果與解決方案
- Voice of the Customer
- 建議
- 協調時間,讓產品團隊即時獲得計畫週期的最終請求清單
- 確保順暢溝通,並進行傳譯
- 和運行流程的人一起處理「過於解決方案導向」或「沒有深入研究需求」的請求
- 查看之前的步驟
- 檢查清單有沒有包含業務團隊所有的優先事項
- 讓公司團隊知道排序清單
- 有耐心地面對困難
考量一個路線圖需要考慮的面向很多,本章節具體列出的細節很多,可以幫助check。身為PM,說不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能,不說不,很明顯受影響的是工程團隊,但實際上超出負荷的工程團隊,就更難產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結果,最終說其實受傷害的是整個團隊,只要說「不」有理,可以討論,將會有更多的可能性,也能合理安排事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