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聊了一整篇遊戲,今天讓我們回到學習動機的主題,所以我們該怎麼做呢?大腦機制本身沒有對錯,這是遠古演化遺留下來的東西,好壞取決於使用的人。那既然我們知道了就很間單了,只要仿造這個機制為自己想學習的目標,打造遊戲式的體驗,設計適當的目標(關卡)與獎勵。如果設計得當,你就會越做越開心。讓你自己“騙”自己的大腦,去愛上做一件對你真正有幫助的事。
其中獎勵是什麼,完全取決於個人,可以是任何能讓你開心事情,但其實非常有趣的地方在於,有時候光是做出題目本身的成就感,就會自發的成為你最有效的內心獎勵,根本不需要額外尋找獎品。
以我自身學習資料結構與演算法的經驗來當例子,如果你覺得每次看線上課程或教材都提不起勁,一年拖過一年還是念不進去,讓我教你我一開始的做法,相信我,我當初也是完全讀不下去,直到我發現乾脆直接開題目反而最有效:
當然若這個對你來說不夠,你也可以額外創造其他有效獎勵,在每次成功時發放。有的人靠在代辦事項打上綠勾勾、有人靠喜歡的音樂或音效激勵自己、也有人靠甜食獎賞自己(但要小心副作用),不管是觸覺、聽覺、視覺、味覺,每個人有效的方式不盡相同,但只要去嘗試總會找到一個適合你的做法。最終,一但我的大腦綁定了這個喜悅,他就會自動拉著我想要再挑戰下一題,然後再次努力,再次解決,再次獲得獎勵,不斷循環。如果你有了這樣的感受,恭喜你,你的正循環開關已經打開,讓他領著你前進一大段路吧!
如果你還是對於找到自我獎勵的方式毫無頭緒,我推薦一本書:大腦最適學習法,算是非常輕鬆好讀,裡面也提供了更多具體方法可以參考。
我認為在任何知識的學習初期,這幾乎是最有效,也最不費力的學習方式,透過不斷尋找到足夠小的目標,並完成它,可以讓你有源源不絕的動力,持續往前走,然後逐漸不知不覺的累積,在充滿刺激與喜悅的過程中走過新手期,來到更進階的區域。
但這個方法有個最關鍵的步驟,就是你的題目得要挑的好。如果挑得太難,你會卡在上面的步驟 3 跟 4 繞不出來,最終全部都在看解答(更慘的是可能連解答都看不懂),如此一來,這段痛苦但又沒有回報的經驗,會在你的大腦上面刻上一個負回饋,也就是一想到它就覺得煩,不想去碰。這樣就與原本的目的背道而馳,反而把你離目標推得更遠。而這需要經驗,如果一開始抓不準,記住以下原則:
自己挑題目最重要原則:寧可太簡單,不要太難,太簡單還可以緩步提升難度,太難有可能一下把自己的正循環打斷,拖延症就容易趁機發作而不想學習,得不償失。
這方法本身也需要時間練習(記得前幾天提到的練習嗎?),但學會以後極為強大。
聽起來很棒吧!但事情仍然沒這麼簡單。我以前也以為這樣很夠了,但用著用著仍然時常碰壁。後來我發現,因為隨著你的學習慢慢進階,脫離新手期後難度會顯著上升,當你邁過了達克效應的愚昧之巔,進入絕望低谷時,這種靠著小目標與快速獎勵的遊戲機制會逐漸失效。因為一個小小的進階知識點本身就有相當的難度,很容易讓人感到挫折而放棄。另外這種學習法可能會讓你的知識有點散亂,得到很多像碎片化的小知識點,無法很有效連結起來看到全貌。
但不用緊張,這仍然是個絕佳的起步方式,讓你可以無痛建立必備的基礎知識,只是我們還需要更多方法,去找到更核心的內在動機來往前走的更深更遠。也可以說是,尋找到一個週期更大,更長的正向循環,痛苦的時間變多,但獲得的喜悅也更加巨大。通常也是這個階段,你會從上面狂歡式的多巴胺遊戲中跳脫,慢慢把心沈靜下,好好讀起有深度的課本或教材,把整套知識體系完整建構起來。
如果說遊戲機制可以幫你從零到走出新手村,那接下來,就是出村邁向偉大航道的旅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