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工具前,得先釐清 IT 工具與產品規劃的關係與應有的定位。
過去比較常聽到的經驗,總是某某工具很難用(像是 Jira),或是不知道該怎用工具讓工作順暢,更不知從何開始。這時得先回到根本,工具不該是為用而用,當想使用工具時,總會有一個情境與意圖需要被工具輔助。
敏捷軟體開發宣言的第一項價值觀變闡釋了這樣的原則:「個人與互動重於流程與工具」,儘管流程與工具有其價值,但我們更重視個人與互動。若是沒有先從使用這些工具的夥伴開始思考,那便容易將流程與工具化為牢籠般的框架,讓對話減少,進而使產品規劃開始流於形式與空泛。
所以在決定要使用 IT 工具前,我建議不妨先使用非科技的手法,讓合作夥伴、團隊成員摸索出想要的流動是什麼、想要的互動感是什麼、重視的是什麼資訊,最後再根據這些體驗,讓 IT 工具得以展現數位化的優勢去輔助。
舉例來說,我在使用 Jira 時,不會被其既有的流程給限制,而是想盡辦法讓他更貼近團隊在現實環境中的流動方式,為此也去編寫各種自動化腳本,降低一切使用數位工具附帶的額外成本,讓 Jira 在使用上更像是一個隨手可編輯與取的資料庫與數位白板。在後面,我更會提到實際將其作為資料庫,自己產生想要的報表或相應工具的經驗。
在聽到 IT 工具很難用的,不妨退個幾步,重新思考他的定位是不是偏離了輔助的角色,而喧賓奪主的要求我們去配合他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