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Web3 X 去中心化科學DeSci-發表系統(I):科學發表的變化
先往回看一下科學發表的歷史變化,接者則看當下這個領域有什麼可改變的地方,目前傳統的學術發表系統和索引機制可以說代表者過去人類知識積累和交流的方式,但如今可以深刻感受到很多的挑戰和困擾,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學術環境的變化,這個系統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開放存取:許多學術期刊都需要訂閱費用,這限制了公眾和許多研究者的存取。開放存取期刊可以確保所有人都能夠免費閱讀研究成果。
快速審稿:傳統的同行評審過程可能需要數月的時間。透過使用預印本伺服器或開放審稿,可以加速這一過程。
透明審稿:公開審稿意見和作者的回應,這可以提高審稿的質量和公正性。
多元評價標準:除了傳統的同行評審,還可以考慮使用後期同行評審、公眾評價或其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數據共享:鼓勵學者分享他們的原始數據和研究方法,這有助於提高研究的透明度和可重複性。
動態更新:允許學者在初次發表後更新他們的研究,這可以確保知識保持最新。
跨學科合作:鼓勵不同學科之間的合作,這可以促進知識的交流和創新。
另一方面來說,知識的分享,早就不限於所謂的期刊模式,太多的學習場域是發生在非典型場域,對於知識的創造和組織,開始單純跳脫“單向且單一”的文字發表,而開始有下面的一些有趣的演進方向:
知識圖譜:使用技術來建立知識之間的關聯,這可以幫助人們更容易地找到和理解相關的知識。
協作平台:如Wiki系統,允許多人共同創建和編輯知識,這有助於知識的迅速擴散和更新。
個性化學習:使用AI和大數據技術來為每個人提供定制的學習資源和路徑。
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這些技術可以提供更直觀和沉浸式的學習體驗。
其中一個學術發表目前最大的弔詭就是整個系統的架構已經遠離初衷很多,當前科學家的研究經費大部分來自國家,而國家大部分的評價系統是以期刊發表的紀錄為關鍵指標(KPI),一開始一切都沒有什麼大問題,但隨者期刊數量呈指數型上升,期刊的同儕評價開始失準,刊登期刊的費用越來越高,閱讀期刊也要收費,逐漸整件事情就開始跑針,且當國家經費的投入開始不如產業投入研究的經費,整個生態系都開始需要有調整,這時候將網頁使用區塊鏈升級成web3後,科學發表有機會可以利用web3做不同的東西,尤其是下面的一些特性:
閱讀參考
The Bio Revolution: Innovations transforming economices, societies, and our lives
我們的基因體時代是我經營的部落格,如有對於合成生物學、生物資訊、檢驗醫學、資料視覺化、R語言有興趣的話,可以來交流交流!也可以追蹤我的工作IG,但就是偏向醫療為主,假如對去中心化科學有興趣,則可以進入到g0v的da0頻道中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