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每間公司對於 RD 成員的考評基準不同,有些是 KPI,有些 OKR,但整體而言,都會希望 RD 最後交出來的成果,是可以被評量的。
在每一季的開頭設定目標,避免自己像無頭蒼蠅一樣亂飛,也能在比對之下,預期自己季末能夠完成多少任務。
站在主管的角度,當然是希望團隊成員都能訂出適合自己的目標,既能夠讓公司向前進,也能夠讓自己在過程中成長。
尤其如果是在新創公司,經常會遇到政策轉彎的時候,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協助成員訂好自己的目標呢?
比如:不確定市場是否接受這個產品,如果目標訂下去,結果發現市場不接受,高層決定砍了這個產品,那我的目標不就沒了?
比如:這季的目標是要開發出一個全新的電商系統,那我是要寫「在三個月內完成電商系統」嗎?還是「完成電商系統,包含 A、B、C 模組」?總不會是根據 PM 開卡的數量吧?
比如:我對自己的期待是可以優化產品架構,但我的任務是維護一套成熟的系統,大部分的工作就是解 bug 跟一些小的新 feature,我甚至也不知道這一季到底會有多少時間在處理這些維護作業,這樣我該怎麼訂優化產品架構的目標?
使用可適應性的目標設定方法,允許彈性調整。
比如:公司計劃推出一個全新的 app,但不確定市場是否會接受。於是設定了一個目標:在第一季獲得 1000 名活躍用戶。這個目標是一個定性目標,可以在市場反饋後進行調整。如果市場反應良好,可以保持目標,如果市場反應不佳,則可以調整目標以應對新的情況。
將目標分解為具體的部分,再使用可量化的指標來衡量進度。
比如:公司的目標是開發一個新的電商系統,將這個目標分解為多個子目標,包括在一個月內完成 A 模組、在兩個月內完成 B 模組、在三個月內完成 C 模組。每個子目標都具有可量化的指標,例如功能的發佈日期和測試通過的百分比。這樣可以更容易地追蹤進度並評估目標是否達成。
制定明確的優先順序,確保長期目標不會被短期需求所淹沒,同時安排時間來專注於長期目標。
比如:長期目標是優化產品架構,但面臨短期需求的壓力。於是分配了每週一天的時間來專注於長期目標,例如進行技術評估、設計新架構,而剩餘的四天確保在維護和解 bug 的工作中保持平衡。這樣可以逐步實現長期目標,而不會被短期需求困住。
對於「不確定性」這點我特別有感。
由於我待在一間新創公司,在還沒有建立一個穩定的獲利模式之前,很容易會需要隨著政策、隨著需求,甚至隨著對手的策略來調整方向。
因此公司內也發生過不只一次,季初為負責的產品訂下目標,到了季末,這個產品卻已經被封存了,如果真的要拿季初的目標來考評,我應該有好幾次 0 分XD
我想這是需要根據不同公司去調整的,如果公司的產品方向很容易大轉彎,那保留一定的彈性是需要的。
其實目標設定也只是設定了方向,當方向轉彎時,更重要的是成員如何應對,並發揮影響力,帶領其他人走過充滿不確定的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