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了那麼多不同篇幅的文章,可能大家都快忘記了一開始我說的,FID 其中的意涵就是 Future-Ready Interface Development。
面對未來的事情,我們要有所準備,而且為了這些準備是有價值的,品質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準備。
當我們在說測試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這不就是 QA 嗎?其實不然,QA 是 Quality Assurance 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品質保證,而測試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而已。
我們常見的測試,在我們開發結束後,有一個 QA 的團隊,他們會幫我們測試,這就是一種測試,但是這種測試是在開發結束後才進行的,而且這種測試是在開發者的角度來看,而不是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所以這種測試是不夠的。
並且要知道,你都做好了,才交給 QA 團隊測試,那麼如果 QA 團隊發現問題,那麼你就要回去修正,這樣的話,你的開發週期就會變長,而且你的開發週期是不可控的,因為你不知道 QA 團隊會在什麼時候發現問題,所以你的開發週期就會變得不可控。
這樣一來一回,我們前面提及的一切可能都成為了空談。
可想而知品質會直接影響你執行FID的成效,所以我們要在開發的過程中,就要有品質的意識,而不是等到開發結束後才去做。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是,品質是設計出來的,但是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品質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
從我們一開始,我們會先掌控了一切可變因素的入口,把關所有的變數,確定他們的關係和影響,這裡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因為這裡的設計,會影響到後面的所有環節。
前面章節提到的所有方法,其實就是這個設計的「執行」和「驗證」,而這些方法的執行和驗證,就是品質的累積。
大家在回想一下,如果我們用同樣的方法,結果都會是一樣的,如果我們已經驗證過,那麼我們就可以確定,這個方法是可靠的,而且是可重複的。
就好像,如果一盞燈,我在大賣場開是亮的,拿到回家,也會是亮的,只要它有足夠的電和燈泡,那麼它就會一直亮著,後面的兩個條件,就是我們要去驗證,而前面的燈,就是我們要去設計的的產品。
你的設計,只要符合某種條件,結果就是一定的。這裡我們有需要做什麼事情嗎?沒有,因為我們已經驗證過了,所以我們只要確保,我們的設計是符合這個條件的,那麼結果就是一定的。
品質的設計是一個週期且循環的過程
週而復始,直到你的產品產出達到你的預期為止。
很多工程師或者團隊,都會把品質當成是一個環節,而不是一個過程,所以他們會把品質放在最後,這樣的話,你會發現你永遠都有修不完的bug,工程師不是在修bug,就是在開發bug的路上。
所以在FID的過程中,有一個很基本的原則,每個參與者都是品質的擁有者,而不是只有QA團隊才是品質的擁有者,QA團隊只是品質的監督者,而不是品質的擁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