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4 iThome 鐵人賽

DAY 2
0

LLM在AI中的位置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6/201519524jXlpJuSyl.jpg

在生成式AI百家爭鳴的今日,大家會很常聽到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RAG、Fine-tuning等很多和AI相關的名詞,簡單釐清大語言模型和其他人工智慧技術之間的關係:

  • 人工智慧(AI):AI 是一個廣泛的領域,致力於讓電腦模擬或模仿人類的智能行為。
  • 機器學習(ML):ML 是 AI 的子領域,分為監督式學習、非監督學習、半監督學習、強化學習。
  • 深度學習(DL):DL 是機器學習的子領域,使用多層的神經網絡來處理更複雜的數據和問題。
  • 自然語言處理(NLP):NLP 是 AI 中專門處理語言理解和生成的領域,涵蓋從語言翻譯、語音識別到文本分析等各種應用。
  • 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GenAI 專注於生成內容,如文本、圖像、音樂、代碼等。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包括自動化寫作、創作藝術作品、編寫程式碼和生成虛擬數據。生成式 AI 大多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特別是生成式模型(如 GPT-3、DALL·E 等)。
  • 多模態人工智慧(Multimodal AI):能夠處理和理解多種形式的資訊(如文字、圖片、音訊和影片)的人工智慧技術,將各種輸入類型轉換為多種輸出類型,這種技術使得 AI 能夠從不同的感官模式中學習和生成內容。
  • 大語言模型 (LLM):LLM是NLP領域的一種先進應用,屬於GenAI的範疇。他是基於深度學習所訓練的大規模神經網路,通過處裡海量文本數據,形成數十億甚至數千億參數的模型。LLM不僅能生成自然、流暢的文本,還能理解和分析語言的輸入。其中最顯卓的特點是通用性強,能夠在各種NLP任務中表現出色,如文本生成、摘要、問答、翻譯,甚至是寫代碼和創意寫作等。

基礎模型 Foundation Model

在正式談大語言模型前,先了解一下「基礎模型(Foundation Model)」 。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6/20151952z8v0TzWrKF.jpg

基礎模型Foundation Model是生成式AI的形式之一,這些模型從一個或多個人類語言的輸入 (prompts) 中產生輸出。相較於傳統的機器學習一次只能完成一種任務,Foundation Model基於複雜的神經網路,通常在大量的原始數據上進行預訓練,目標是建立一個通用的知識基礎,可以被應用到多種不同的任務中。包含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多個領域。

LLM 的發展與 Transformer 架構密切相關。Transformer 是 2017 年由 Google 提出的一種革命性模型架構,最初主要用於處理序列數據(如文本和語音),後來也擴展到其他領域如計算機視覺。其核心創新是自注意力機制,能夠有效學習序列中各元素之間的關聯。Transformer 架構為許多基礎模型提供了技術基礎,推動了包括 LLM 在內的眾多 AI 創新應用的發展。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6/20151952gJmTjecPLm.jpg

大語言模型(LLM)是在海量人類語言數據上訓練的基礎模型(Foundation Model)。「Large」在LLM中通常指兩個方面:一是超大規模的訓練數據集,有時可達PB級;二是模型參數的數量,通常達到數十億個。這些參數代表模型從訓練中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模型名稱中常見的'xxB'中的'B'即表示參數數量有多少十億(billion)個。一般來說,參數越多,模型包含的知識越豐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越強。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Large」的定義也在不斷演變。除了基於Transformer的模型外,新型架構如Mamba也在探索解決長序列處理等挑戰。目前,各大科技公司和研究機構都推出了自己的LLM,如Google的Gemini、OpenAI的GPT系列、Anthropic的Claude、Cohere的Command等,推動了LLM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客製化的LLM應用

雖然市面各廠家已經有推出了很多的Foundation Model,但要像市面上看到的AI工具將這些語言模型的能力落地應用在實務場景,讓AI可以變成一個工具我們就需要一些方法來調整語言模型,包含Prompt Engineering、RAG、Fine-tuning、Pre-training,簡單說明一下這四種方法:

  • Prompt Engineering: 設計有效的提示(prompts)來幫助模型更好地理解問題並生成準確的回應。這些技巧直到今天也不斷在被研究與開發,常見如:

    • 分解複雜問題
    • 提供關鍵詞或補足上下文

    以及一些常見的進階技巧:

    • Few-shot(提供少量示例)
    • Chain-of-thought(引導模型進行步驟化思考)
  • RAG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通過從多種資料來源中檢索額外資訊,建立知識庫並使用如向量資料庫(Vector Database,一種專門用於存儲和檢索向量數據的數據庫),提供更準確且符合當前情境的內容做為參考,補足模型的知識盲區。可以透過Embedding Model(將文本轉換為數值向量的模型)將文本轉為向量數值,並儲存到向量資料庫快速相似性檢所,特別適合需要最新或專門知識的情況。

  • Fine-tuning: 需要準備特定領域或任務的資料集,基於現有的LLM進行微調,並進行模型效能的評估。相較於RAG單純進行檢索,Fine-tuning能夠內化知識,提供更靈活的回答。這種方法使模型能夠學習特定領域知識或特定風格,在特定任務上表現更佳。

  • Pre-training: 簡單來說就是重頭訓練或接續現有模型來繼續訓練。我們可以準備訓練數據,拿開源的模型來繼續Training;甚至從無到有自己建構一個Foundation Model來訓練也可以,但這通常會比較困難。
    但由於本系列主軸在於開發LLM應用,因此training model的部分,相信本屆鐵人賽一定有大大寫出乾貨滿滿的文章,故在此不多做解釋。

這四種方法在成效、成本、時間和效果等都有不同的考量,需要根據實際應用場景的需求和資源來使用,如下圖: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6/20151952mKb5V6hi7N.jpg

而我們也可以嘗試混合這些方法來讓語言模型達到更好的回應。例如,可以將RAG與Prompt Engineering結合,或在Fine-tuned模型上應用精心設計的prompts,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Reference

https://blog.miarec.com/contact-centers-ai-definition

https://cloud.google.com/use-cases/multimodal-ai?hl=en

https://zh.wikipedia.org/zh-tw/自然语言处理

https://blogs.nvidia.com/blog/what-are-foundation-models/

https://aws.amazon.com/tw/what-is/foundation-models/?nc1=h_ls

https://www.cloudskillsboost.google/paths/118/course_templates/539/video/499889?locale=zh_TW

https://aws.amazon.com/tw/what-is/large-language-model/

https://aws.amazon.com/tw/what-is/prompt-engineering/

https://www.oracle.com/tw/artificial-intelligence/generative-ai/retrieval-augmented-generation-rag/


上一篇
Day1 引言
下一篇
Day3 學習路徑
系列文
生成式 AI之亂—從概念到實踐的LLM開發生態探索12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