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我們對資源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但到底該如何挑選資源呢?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先分享一個自身的真實經驗:
那時公司雖有Excel建立的資料庫,但其實各自的資料獨立,且規格(格式)並未統一,因此公司決定以此做為數位轉型專案的第一個項目。
當時負責實際行政流程的同仁(下稱J)曾問我:「為了做這件事情,我會有什麼樣的資源?」,並進一步解釋「因為現在要建立資料庫,所以公司會給我什麼樣的資源,像是會給我Access或其他軟體嗎?」。
在我與J簡單溝通後發現以下3個狀況:
對於有接觸數位轉型專案的人來說,上述狀況應該不算陌生(各種辛酸淚啊QQ
而因應做法其實就是前篇有略為提到的「以人(直接使用者與管理者)出發」,在上述狀況中,J只從問題去考慮答案:
因此那時J會認為事情很困難,但其實最終只做了2項改變就達到目標:
在上述狀況中,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Google Sheet本身就常被拿來與Excel一同比較,但其實當時考量了以下因素:
而因為有考量以上因素,數位轉型時才能更順利,不然若無合理的理由,則可能需花更多的心力處理其他問題(如:說服人員使用新方式)。
除了以上7點因素之外,我也會根據轉型目的而進行更多考量(如:法律風險...等),雖然並不是有考量就代表事情能順利進行,但就像買家具一樣,如果買了很漂亮的餐桌,但卻沒地方放、與其他家具顏色不搭,那這個餐桌再怎麼廣受好評,它也並不適用。
即便是功能完善的工具,如果無法安裝於作業系統內、沒有人會使用,那就算好評再怎麼多,它也不是合適的資源
合適的資源需根據自身狀況挑選,符合/接近自身狀況的資料才會有參考價值,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透過既有的資源發想,試著更全面的發揮既有資源也是一種合適的方式。
以資料庫為例,比較適合工程師的通常是VS Code、Colab...等能透過程式建立/調整資料庫的工具,比較適合PM的通常是Notion、Evernote...等能應用資料庫內容的工具,比較適合會計通常的是Excel、Google Sheet...等能存放資料且進行數字計算的工具。
如果還是不知道怎麼樣挑選適合的工具的話,就先為你的目標加上形容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