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4 iThome 鐵人賽

DAY 5
0
佛心分享-我的私藏工具箱

量化求職法:用關鍵數據追蹤並優化求職策略,提升跨國求職成功率系列 第 5

履歷到底怎麼樣算好?能進到下一關就是好履歷——提升回應率要對準職缺敘述 JD

  • 分享至 

  • xImage
  •  

求職第一關通常是履歷,但當你問一百個人履歷怎麼寫,你會收到一千種答覆。到底哪個是要採用的?量化求職的觀點是「能進到下一關」的就是好履歷。換句話說,只要能幫你拿到正面回應的就是。

常見的場景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9/20140087tevBlMCsVb.png

「你的經歷要放最前面」
「沒有關聯的經歷不要放」
「轉職者要先放學歷和技能」
「跟該國有關的成就應該放在最前面」
「要放年齡讓人家知道你潛力無限」
「不應該放國家...」
...

每次說到「履歷」,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法寶與脈絡,因此很容易會收到很多種不同的建議。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基於他自己的經驗,提供認為合適的選項。但挑戰是

到底哪個是正確的?

在深入這題之前,我們要先看看履歷在不同階段的目的。回顧幾個關鍵數值,履歷的幫助主要在於——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9/201400874m5WVfEwgI.png

  • 投遞量:好的履歷可能會協助你更有信心的投遞,但也可能讓你需要不斷花時間客製化調整,所以履歷在這關影響有好有壞。
  • 正面回應率:好的履歷確實能幫你拿到正面回應,這邊不管是 ATS 還是 Recruiter 都會以履歷為重,在這關可以說是佔關鍵地位。
  • 面試率:履歷能幫你拿到面試嗎?有機會但不高,除非你經歷非常 Match,可以直接跳到面試。但大多數來說「面試率」看的是從「正面回應」到「面試」的通過率,更多考量是其他的資格(如簽證、年資等)
  • OFFER 率:履歷能幫你拿到 OFFER 嗎?確實有看到一些網路上的案例,但對普通人來說實在機會渺茫,履歷再好都會需要經過面試的洗禮。好的履歷對於「通過面試」的幫助有限,反而答不好更會讓專業性被質疑。

換句話說,就量化求職的觀點來看,履歷寫得「好」或「壞」的標準主要是看「正面回應率」。反過來並不一定喔,「正面回應率」倒不只看履歷,也看其他的包含內推、 Cold Email 與自介信等。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9/20140087BVeg4gcxup.png

所以在履歷部分,主要會看的是「哪個版本」是在「什麼類型的職缺」回應率最高的。那怎麼樣的履歷會是回應率比較高的,還是有一些通則可以看。

高回應率的履歷通則

我們再更高層次看履歷的目的,主要是回應公司的需求,用一張紙說服 Recruiter 說:「我的經歷能能滿足你們的需求」這邊仔細看就是要有「能滿足需求」的「經歷」。

公司的需求

公司的需求怎麼看?這就回到每個職缺幾乎都會有的職缺敘述(Job Description,簡稱 JD)了。從公司內部的流程,通常是有需求的團隊會請 Recruiter 來討論要開怎麼樣的需求,最後收斂出來的即是 JD。好的 JD 能清晰說出要什麼,你一看就能知道自己有多少程度的吻合。也可以說 JD 是公司的履歷,也希望你看到後能正面回應他們(投遞履歷)。

那 JD 怎麼看?通常都會有基本條件、偏好條件與團隊/文化的敘述,有時會涵蓋其他團隊福利等資訊。舉例來說,以下是 Linkedin 上某公司 Senior Software Engineer 的條件,可以看到——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9/20140087hYbgJ1yQyU.png

  1. 基本條件(Basic):通常也會稱最必要滿足的條件(Must Have),也是主要需求。基本上在這邊的內容能滿足就盡量滿足,如果不行也要首先補起。在範例中稱為 Requirements,就是要求四年以上專業經驗,以及一些語言、工作環境和架構(GCP)的敘述。
  2. 偏好條件(Preferred):通常也被稱有會很好(Good/better to have),首先基本條件建議要滿足上,就是在比這塊的經驗。這邊就提到如果有 Real-Time API 和 Containers 的工作經驗會很好。
  3. 團隊/文化敘述:通常是在介紹公司,這邊重要的是許多跟團隊文化有關的字眼會藏在這裡,記得仔細看。這間公司的敘述放的倒是 Responsibility(Daily Life)

好,知道公司的需求了,那要怎麼運用這些資訊?方法倒是不複雜,就是「造樣造句」和「差異分析」

提升回應率的履歷技法

造樣造句

這邊會很建議職缺敘述上用什麼關鍵字,甚至是句型,可以盡量造著使用。如果不會換句話說,可以請 LLM 們幫忙。這之所以重要是因為——

  1. JD 是 Recruiter 寫出來的,比起我們換成用其他語言/關鍵字,他們更熟悉上面的字句。
  2. 對於競爭眾多的工作,在進入到 Recruiter 法眼之前,通常會經過系統(ATS)先篩選,而篩選的主要條件就是這些關鍵字是否有被使用。

可別小看這簡單的動作,至少在美國有超過一半的關鍵字是沒有被用到的1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9/201400873I6zRmj6fG.png

Cultivated Culture 的一項統計提到了平均來說,職缺敘述(Job Description)只有約 51% 的關鍵字會被履歷提到。

這也反映了在講求效率的現在,容易看到的「履歷模板」。使用履歷模板可以,那能協助您更快創造早期履歷。同一份履歷大量丟也可以,但當職缺方也收到大量申請時,那一點點差異可能會是決勝的關鍵。

那實務上的做法,可以是 ——

  1. 貼上 JD 和你的技能/經歷後,請 LLM 生成一個 ATS-friendly 的履歷。
  2. 搜尋「Google ATS score checker」就有很多工具在幫你評分履歷現在的狀況。
  3. 最準的做法,是直接請目標職缺的 Recruiter 可以看過,但這挺可遇不可求,時間也會拉長,不建議 Dream Job 以外的職缺使用。

差異分析

另一個重要技巧是「差異分析」(Gap Analysis)。即是一條條列出要的需求,看自己有哪些直接或擦邊的技能/成就,然後在寫上履歷。實際上可以這樣,同樣以剛剛那份工作舉例。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9/201400872O0MDbQsm1.png

  1. 先將 JD 複製到一個表單上
  2. 抓出 JD 中的關鍵字
  3. 從關鍵字中抓出自己會的內容(看是直球/擦邊球的打到需求),我自己是喜歡紅綠燈來做簡單篩選。紅燈表示完全沒有經驗,黃燈表示有擦邊經驗,綠燈表示應該行。
  4. 然後排序並將最重要的放在最上面的成就

之前有提到,真的很難找到完美吻合彼此需求的情況。

如果現在基本條件吻合的很少(基本條件上紅燈很多),可以預期這份工作不容易拿到正面回應。但也不用因此就不丟,因為重點還是要跟同期的其他競爭者比,只要你比其他競爭者優秀,就有可能進入到下一關。

相對還有差距(Gap)的需求,可以列為首先要補的技能。在時間分配上,會建議分析多個 Target Job 的 JD 後,找到共同「基本需求」中要補的紅燈,將時間補於該項能力。

依據對方的情境,量化你的成就

作為量化求職法,最在意的當然是讓成就量化。

我通常會問的是:「如何將對方需求的關鍵字進行量化」。同時會建議考量上下文、職務需求中的情境去列舉量化的成就。以上述的基礎條件中舉例

  • HTTP + API 的經驗我會設想對方需要跟挺多 Client 團隊接洽。我的量化就會朝我串接了多少不同單位的 API,怎麼處理 HTTP Exceptions 為主。
  • Kubernate 的部分則是會敘述我如何用其去 Handle High Volume 如 XXX TPS 並建立我對應的管理機制等

詳細即是看職缺與你的技能樹來細節去填寫。

小結

在求職過程中,履歷的核心目的是獲得公司的正面回應,進而邁入下一階段。儘管關於履歷撰寫的建議五花八門,但從量化求職的角度來看,一份「好」的履歷應該著重提升「正面回應率」。

為達此目標,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公司的需求,細讀職缺敘述(JD),掌握基本條件和偏好條件。接著,在履歷中運用JD中的關鍵字和句型,確保能通過ATS系統的篩選,同時引起 Recruiter 的注意。

進一步地,進行差異分析,列出職缺要求與自身經驗的對照,找出匹配度高的部分,並優先強調這些技能和成就。最後,根據公司的情境,量化您的成就,讓招聘者清晰地看到您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

透過這些策略,您可以有效提升履歷的正面回應率,增加進入面試階段的機會,為求職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5/20140087Zv4lHWVYpv.png

如果您有興趣持續追蹤並交流,歡迎關注系列文,或進入 Facebook 交流群成為創始會員XD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data.driven.oversea.career
通關密語:量化求職

Reference


上一篇
開始累積履歷投遞量與分類職缺:如何開始海外求職的第一步
下一篇
履歷怎麼樣算好?透過「造樣造句」與「量化成就」,實戰提升回應率
系列文
量化求職法:用關鍵數據追蹤並優化求職策略,提升跨國求職成功率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