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學習者之間的合作、對話和共同探討來建構知識。
我在網路社群認識了一位十倍工程師,雖然他的能力與一些資歷悠久的工程師相比不算突出,但考慮到他入行時間不長,我認為他也可以被歸類為十倍工程師。
有一天,他向我推薦了一個線上課程,我打開一看發現內容是全英文的。然後,他提議我們進行「協同學習」,即一人每週學習一個章節,然後每週同步討論。
他的英文能力較好,對新事物也很有熱情,經常跟我分享新的資訊。然而,由於他工作經驗較淺,在學習時,較難將課程內容聯繫到實際案例中。
而我的情況剛好相反,英文程度普通,但我有較多的工作經驗,做過多種專案,能舉出更多實際應用的例子。
我們的背景剛好可以互補。
老實說,過去我對這種協同學習的方式持懷疑態度。因為我總覺得每個人的學習速度不同,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一起學,反而會拖慢進度。
但這次經驗改變了我的看法。我發現,通過與他人共同討論,真的能夠促進對知識的更深層理解。而且,如果不是透過這種協同學習,我可能很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讀完所有教材。
以下是我透過協同學習跟十倍工程師,一起學的線上課程:
ByteByteGo - System Design Interview(現在已有中文書)
佐藤學教授的「學習共同體」理論提倡「協同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強調學習是一個社會化過程。透過合作、對話和共同探討,學習者可以一起構建知識。
協同學習強調平等參與,學習成果取決於每個人的互動與共同理解,並避免「搭便車」現象。
選擇一個難度較高的主題:挑選一個獨立學習較為吃力的主題,以確保合作學習的效果。如果主題太簡單,自己學可能更有效率。
各自選擇一個章節:每位成員選定一個章節進行深入學習。
對於自己負責的章節:製作 15-20 分鐘的濃縮投影片或筆記,並提供額外的延伸學習資源。留 10 分鐘給其他成員提問,通過對話深化理解。
對於其他成員負責的章節:需提前閱讀,但不用準備投影片。建立問題清單來引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