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5
1
Odoo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造企業智慧助手:Make × AI × Odoo 的實踐之路系列 第 15

🚀 Day 15:工具使用說明:Make × Gmail 實作教學

  • 分享至 

  • xImage
  •  

一、使用者情境:另外的戰場_每天 300 封信的痛苦

想像一下,你早上打開 Gmail:

  • 新商機要建立在Odoo CRM
  • Odoo 系統排程報表
  • Google Ads 廣告通知
  • 各種訂閱電子報
  • 還有老闆凌晨三點傳的不知名信件(!?)😡

問題來了:
📌 重要的信被壓在底下,下午才看到已經來不及
📌 每天手動分類、加標籤,浪費大量時間
📌 有些信根本不需要你處理,卻一直佔據收件匣

所以我們的任務,就是讓 Make 幫你將信件標籤化,每天早上打開 Gmail,信件就已經被自動分類好,只需要點選商機標籤,就可以快速過濾不需要的內容,直接可以進行Odoo CRM的商機建立。

如果你的情況跟我一樣,每天被幾百封郵件淹沒,而且一半還是廣告、通知、報表、老闆不知名的信…
那麼今、明兩天的內容,會讓你在收信效率上直接起飛 🚀

那要利用 Make 進行信件標籤化,首先一定是要讓 Make 可以收到 Gmail 的信件。
所以今天的任務就是——完成 Make × Gmail 的串接!


二、實際操作

首先我們會新增一個 Gmail 的 Watch Emails 模組,然後點選 Create a connection → Sign in with Google,進行帳號登入。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QQhYQk5o2z.png
你就會發現 —— 無法順利登入 😏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MHdXmRWiKI.png
如果這麼簡單就能完成,那今天這篇文章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

不開玩笑了,現在來正式說明要如何與 Gmail 帳號連結:


🔧 步驟 1:建立 Google Cloud 專案

要建立與Gmail的連接,要先取得與Google的API
所以先登入 Google Cloud Console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qbE7rK27Y7.png
點選左上角的「選取專案」→「新增專案」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KMougqK0jn.png
填寫專案名稱與選擇位置
建立完成後,點選左上角切換至剛剛建立的專案


🔧 步驟 2:開啟 API 列表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ZwzMsysyKH.png
左上角選單 → API 和服務 → 已啟用的 API 和服務 → 點選上方「啟用 API 和服務」


🔧 步驟 3:啟用 Gmail API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VuonYqsy9K.png
搜尋 Gmail → 點選進入 → 點選「啟用」


🔧 步驟 4:建立 OAuth 同意畫面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fZSGsYkiIV.png
左上角選單 → API 和服務 → OAuth 同意畫面 → 點選「開始」→ 建立相關資訊(參考下方gif檔)
gif


🔧 步驟 5:設定授權網域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zvTKNEMEJs.png
左側選單「品牌」→ 滑到最下方找到 授權網域 → 新增:

  • make.com
  • integromat.com

點選「儲存」


🔧 步驟 6:新增測試使用者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Gx7xKinM9J.png
左側選單「目標對象」→ 滑到底部「測試使用者」→ 點選 Add users


🔧 步驟 7:設定資料存取權限範圍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W987wtvJgM.png
左側選單「資料存取權」→ 點選「新增或移除範圍」→ 選擇「手動新增範圍」
貼上下列範圍並新增:

https://mail.google.com/
https://www.googleapis.com/auth/gmail.labels
https://www.googleapis.com/auth/gmail.send
https://www.googleapis.com/auth/gmail.readonly
https://www.googleapis.com/auth/gmail.compose
https://www.googleapis.com/auth/gmail.insert
https://www.googleapis.com/auth/gmail.modify
https://www.googleapis.com/auth/gmail.metadata

點選「新增至資料表」後,再按「儲存」,滑到最底下還有一個 Save,要記得按喔!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bcKB6Asv6U.png


🔧 步驟 8:建立 OAuth 用戶端

這個步驟就會取得最重要的兩個資訊,分別是用戶端 ID(Client ID)、用戶端密碼(Client Secret)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4gqphTMipg.png
左側選單「用戶端」→ 點選「建立用戶端」
應用程式類型選擇:網頁應用程式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vYYubSMKlA.png
往下滑至「已授權的重新導向 URI」 → 新增:https://www.integromat.com/oauth/cb/google-restricted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GAL78OIwZ4.png
建立完成後會顯示:

  • 用戶端 ID(Client ID)
  • 用戶端密碼(Client Secret)

⚠️ 注意:這兩組資訊只會顯示一次,一定要立刻複製保存!


🔧 步驟 9:回到 Make 建立 Gmail 模組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UQtCoX3Kuv.png

  1. 新增 Gmail 的 Watch Emails模組
  2. 點選 Create a connection
  3. 開啟 Show advanced settings,填入剛剛取得的 Client ID 和 Client Secret
  4. 點選「Sign in with Google」登入 Gmail → 完成連線 🎉

經歷了九個步驟,終於完成與Gmail的串接了…
現在就趕快來試試看能不能收到信吧~
相信我!這是最後的最後了,在撐10秒就可以真正的確定有完成串接了!


三、測試成果

  1. 寄一封測試信給自己
  2. 設定 Gmail 的 Watch Events 模組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i0n4PFUjDR.png
  3. 設定時間區間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Fe5qcgv1PA.png
  4. 執行流程
  5. 成功抓到信件內容!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5/20177665UG43TKfxwD.png

這樣就代表 —— Make × Gmail 串接成功啦!!


四、結語:從手動分類到自動化分類

今天我們做的事情很單純,就是完成 Make 與 Gmail 的安全串接,讓 Make 能讀取收件匣的內容。
這是所有 Gmail 自動化的第一步,沒有這個串接,後面分類、標籤處理都無法進行。


💡 明天預告

明天我們會正式進入 Gmail 標籤化 的主題,有興趣的朋友,就持續關注文章吧~


🎯 小彩蛋揭曉時間

還記得 Day14 結尾的神秘小彩蛋嗎?今天揭曉答案啦~

第一個彩蛋:

我在判斷是否為查詢單據明細時,只是單純看訊息裡有沒有包含「單據:」
說實話,這判斷方式超不合理 😂
但先別急,後面我們會讓AI來幫忙😏

第二個彩蛋:

其實我在呈現單據明細的時候,也是寫死的
不管有幾筆資料,都硬塞進同一套固定格式。
這當然也不夠彈性,所以之後會交給 AI 來幫忙自動生成內容,
資料多少都能靈活應對。


不知道是不是跟你心中的答案一樣呢~
如果是的話就獎勵自己一段鹹酥雞宵夜吧 🐔🍻
沒發現也沒關係,因為你已經看到這裡了,就值得好好犒賞自己 😆


上一篇
🚀 Day 14:Odoo × LINE Carousel:訂單明細視覺化呈現
下一篇
🚀 Day 16:Make × Gmail:信件標籤化實戰
系列文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造企業智慧助手:Make × AI × Odoo 的實踐之路3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