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架構下,後端服務通常需要一台 VM 或容器長時間待命,不管流量大小都要持續付錢,結果常常遇到 低流量卻高支出 的情況。
而近幾年各家雲端推出的 Serverless / On-Demand Container 服務,能讓你只在「真的有請求」的時候才付費,閒置就完全不收錢。這對於流量不穩定的專案(例如新創服務、活動網站、內部工具)特別划算。
零閒置成本:沒有流量就不跑容器,節省「開機空轉」的浪費。可以將容器數量條為0,有流量才啟動。
彈性擴展:突發流量時自動擴容,不用超額買機器預備。
以秒計費:大部分服務是「依 CPU/記憶體 + 請求數量」計費,通常比一整台 VM 更划算。
免維運基礎設施:不需自己管 VM、Patch、縮擴容,運維人力成本下降。
雲端廠商 | 產品名稱 | 特點 | 計費方式 |
---|---|---|---|
Google Cloud | Cloud Run | 容器直接部署,支援 HTTP & gRPC,冷啟動快 | 請求數 + CPU/記憶體秒數 |
AWS | AWS Fargate | 運行在 ECS/EKS 上,不需管理 EC2 | vCPU/記憶體秒數 |
AWS | Lambda | FaaS(函式級別),最適合事件驅動 | 請求數 + 執行時間 |
Azure | Azure Container Apps | 與 Cloud Run 類似,支援 Dapr、事件驅動 | vCPU/記憶體秒數 |
Azure | Azure Functions | Serverless Function,和 AWS Lambda 類似 | 執行次數 + 時間 |
Cloudflare | Cloudflare Workers | 分布式邊緣運算,極低延遲 | 請求數 + CPU 時間 |
Vercel | Vercel Serverless Functions / Edge Functions | 前端友好,支援快速上線 | 請求數 + 執行時間 |
Netlify | Netlify Functions | JAMstack 生態整合好 | 請求數 + 執行時間 |
Fly.io | Fly Machines / Apps | 容器全球部署,支持「按秒啟停」 | 資源秒數 + 流量 |
Heroku(較舊) | Heroku Dynos(Eco/Free Tier) | 閒置會自動休眠,算是一種早期版本 | 分鐘數 + 資源 |
如果你的系統不是每天 24/7 高流量,轉向 Cloud Run、Lambda、Workers 這類 「用多少算多少」 的服務,往往能省下一大筆錢。不僅是雲端資源費用,還包含 VM 維護、擴容人力等隱形成本。
建議做法:先盤點目前後端有哪些服務是「低頻使用但又長駐機器」,這些都是最適合搬去 serverless 的候選!
這家是我平常晚上練拳結束常去吃的小吃店,在台北有多家分店,滷味、麵食是他的主打商品,每次去都會點一大盤。
東引小吃店是台北宵夜圈頗具代表性的老字號,創立於市場攤車,後來傳承改名延續至今,成了不少人夜晚的選擇。雖然店裡的滷肉飯口味偏鹹、沒有太多特色,但他們家的滷味才是真正的靈魂──滷得入味卻不死鹹,香氣濃厚,選擇豐富,搭配牛肉麵、麻醬麵或一碗熱呼呼的紅油炒手,更能襯托出那股老台北小吃的韻味。深夜時分,這裡總是熱鬧非凡,是許多人宵夜時的首選落腳點。
欸,不是
怎沒滷肉飯,我要收回我的讚
抱歉抱歉,因為時間接近12:00,才先送出技術文章,馬上來補
只有滷肉飯可以Get我的讚
我等~
已經更新完成,居然有人會看滷肉飯,太感人了QQ
感謝你的支持
我認真到,每間都跑去google map打圖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