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8
2
IT 管理

PM 胃痛圖鑑賞析:30 種專案常見病症與可能或許有效的治療處方系列 第 18

病症17:「PM對不起….我的進度應該來不及做完…」

  • 分享至 

  • xImage
  •  

距離產品上線日只剩下最後一週,你正在主持每日站會。一切看起來風平浪靜,團隊成員們依序回報著各自的進度,看板上的任務也穩定地向右移動。

輪到負責最關鍵「金流串接」功能的資深工程師阿成時,他猶豫了幾秒,眼神有些閃爍,然後輕描淡寫地說:「嗯...昨天在處理一些環境設定的問題,今天會繼續...沒有 blocker。」

你心中閃過一絲疑慮,但看著他故作鎮定的表情心想:「阿成是老手了,應該能搞定吧。」於是就讓會議繼續下去。

然而,到了週五下午,距離上線只剩下最後一個工作天。阿成突然發了一個私訊給你,只有一行字:「PM,在嗎?有件事想跟你說一下...」

五分鐘後,在會議室裡,你看著眼前這位平時總是充滿自信的工程師,此刻卻像個做錯事的孩子,低著頭,聲音小到像蚊子在飛:「PM...對不起...那個金流串接的第三方 API 文件有問題,跟我們預期的完全不一樣,我試了好幾天都卡住...這個進度,應該是來不及做完了。」

那一刻,你感覺自己的血液瞬間凝固了。

你腦中第一個浮現的不是「該怎麼解決技術問題」,而是老闆那張嚴肅的臉以及他三天前才在全公司會議上,信誓旦旦地宣布「新產品下週一準時上線!」的畫面。

你看著阿成心中五味雜陳,你很氣,氣他為什麼不早說,卻也知道他肯定是掙扎了很久,試圖想自己解決,不想成為那個報告壞消息的烏鴉。

但現在看來那隻烏鴉的角色,輪到你來扮演囉。

症狀診斷

當你面臨這種困境時,恭喜你,你正面對著專案管理中最棘手的「壞消息便秘症」。

這個病症的根源,並非來自團隊成員的惡意隱瞞,而是源於人性中最深層的恐懼:害怕承擔失敗的責任

我們從小大部分都被教育要「報喜不報憂」,而這樣的習慣換到職場上,就演變成一種致命的文化:大家習慣性地隱藏問題,祈禱它會自己消失,直到最後紙包不住火,才讓一個小雪球滾成一場毀滅性的雪崩。

相對缺乏經驗的 PM 在收到壞消息時,可能也會延續這樣的病症,試圖掩蓋或輕描淡寫,對老闆說:「嗯...進度上遇到一點小挑戰,但我們正在努力!」,這樣叫「飲鴆止渴」,你只是為一顆明確即將引爆的炸彈,爭取多幾天的倒數計時。

此刻,你的工作重點,要立刻化身為一名冷靜的危機處理專家!

處方籤

這份處方將指引你如何在向上報告壞消息的風暴中,不僅能穩住船舵,還能贏得老闆的信任。

第一劑:先穩住自己,再釐清戰況

在衝去報告之前,先給自己 30 分鐘的黃金時間,你的第一要務是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後快速釐清三個關鍵問題:

  1. 這是「事實」,還是「情緒」?
    • 工程師說的「來不及」,是完全做不完?還是核心功能可以但次要功能不行?「卡住了」是完全沒進展,還是有 80% 但就是差臨門一腳?你需要剝離情緒性的詞彙,還原客觀的事實。
  2. 「影響」有多大?
    • 這個延誤,對「專案本身」、「公司營運」、「客戶關係」分別會造成什麼具體的、可量化的衝擊?是上線日期需要延後三天?還是會導致某個重要的行銷活動無法如期開跑?
  3. 我們有哪些「選項」?
    • 絕對不要兩手空空地只帶著「問題」去報告。和你的技術主管或資深工程師一起,快速腦力激盪出至少兩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第二劑:準備你的「向上管理報告套餐」

相信大家都熟悉傳統的「STAR」面試法,這個方法常用於結構化面試中,協助求職者用具體例子來展示自己的能力:

  • S - Situation 情境:描述你所處的具體情境
  • T - Task 任務:說明你被指派的任務或責任
  • A - Action 行動:詳述你採取的具體行動
  • R - Result 結果:分享你的行動帶來的成果

這是一個用來「報喜」的框架,幫助你在面試中展現自己的成功經驗。

但在專案管理中,我們同樣需要一個框架來「報憂」。所以這裡要隆重介紹的是「STAR 烏鴉版」,一個專門設計用來向上管理、報告壞消息的溝通框架!

STAR 烏鴉版

  • S - Situation 狀況
    用一句話,客觀、簡潔地陳述發生的事實。
    • 該說:「老闆,向您報告,我們在金流串接功能上,遇到一個預期外的技術困難。」
    • 不該說:「老闆,阿成說他做不完...」
  • T - Trouble 具體影響
    清楚說明這個問題對商業目標的具體衝擊。
    • 該說:「這將導致我們原訂下週一的上線日期,需要延後至少三天。同時,行銷部已排定的新品推廣活動也需要同步調整。」
  • A - Alternatives 替代方案
    提供至少兩個經過評估的解決方案,並附上各自的優劣分析。
    • 該說:「為此,我們評估了兩個應對方案:方案A,是我們集中所有開發人力,預計花三天時間解決,優點是功能完整,缺點是上線日期需延後。方案B,是我們先上線一個不包含金流的版本,讓使用者先體驗其他功能,優點是能準時上線,缺點是核心功能缺失。」
  • R - Recommendation 建議
    基於你的專業判斷,提出你最推薦的方案,並說明原因。
    • 該說:「基於對使用者體驗的考量,我會建議採用方案A。雖然會延後幾天,但能確保我們給市場的第一印象是完美的。相關的跨部門溝通,我會立刻著手處理。」

臨床實戰

好,讓我們回到開頭那個讓你心跳停止的場景,當阿成告訴你壞消息後,你該怎麼辦?

  1. 啟動「黃金30分鐘」
    你需要先安撫阿成的情緒,然後立刻找來技術主管,三個人一起快速盤點。你們確認了「卡住」的點是第三方文件的問題,核心功能已完成 80%,預估還需要三天才能徹底解決。你也同步知會了行銷主管,告知她們原訂的推廣活動可能需要備案。
  2. 帶著 STAR 烏鴉 走進老闆辦公室
    • (S) 現況:「老闆,向您報告,我們在金流串接功能上,遇到一個預期外的技術困難,主要是因為第三方廠商的文件有誤。」
    • (T) 衝擊:「經過評估,這將導致我們原訂下週一的上線日期,需要延後到週四。我已經先通知行銷主管,請她們預備調整推播的時程。」
    • (A) 選項:「為此,我們和技術團隊一起擬定了兩個方案:方案A,是我們延後到週四上線,交付一個功能完整的產品。方案B,是我們先上線一個『體驗版』,暫時關閉付款功能,下週四再開啟。方案 B 的風險是可能造成第一批用戶的體驗不佳。」
    • (R) 建議:「考量到這是我們今年的旗艦產品,第一印象至關重要,我會建議採用方案A,用三天的延遲,換取一個完美的初登場。所有對外的溝通文案,我會在今天下班前提供給您過目。」

如果老闆聽完你的報告,雖然眉頭緊鎖,但他沒有發怒,那麼恭喜你可以先鬆一口氣了,不過務必注意,這並不代表你就「安全」了。

老闆可能只是將這個資訊先消化,而在未來的某個時刻,例如績效考核時,再將這次的「失誤」拿出來討論。因此,你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務必徹底執行你提出的替代方案,並確保問題真的被解決了。

B計畫:當老闆陷入「究責模式」時

好,我們來談談那個最壞的狀況。

如果你做了所有對的事情,但你的老闆依然是一個習慣先抓戰犯的人。他在聽完你的報告後,第一句話就是:「所以是誰的問題?是阿成的錯嗎?他的績效要重打!」

此刻,你的首要任務會需要將老闆的焦點從「人」轉移到「事」。

  • 第一步:一肩扛下,保護團隊
    • 你可以這樣說:「老闆,這是我的責任。身為 PM,我沒有在早期就更深入地追蹤到這個風險。阿成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甚至為了自己解決問題,連續好幾天都加班到半夜。」
  • 第二步:將「過去的錯誤」轉化為「未來的預防」
    • 你可以這樣說:「這次的事件也讓我們學到一個教訓:對於我們無法掌控的『外部依賴』(例如這次的第三方 API),我們未來在時程評估上,需要納入更高的風險緩衝。我會將這次的經驗,更新到我們團隊的專案評估流程中,確保未來不再發生同樣的問題。」

我們透過一連串「我」的句型,將責任歸因於「流程」與「自己」,來保護團隊成員,並且順便展現自己從錯誤中學習、優化流程的專業能力。

最後的醫囑

向上管理,當然可以說是一門關於說話技巧、溝通的課題,但我覺得更重要是在於關於責任與擔當的考驗。

一個缺乏經驗的 PM 會將壞消息視為燙手山芋,急於推卸責任;而真正專業的 PM 則將壞消息視為展現自身價值的絕佳機會。

因為老闆需要的,從來不是一個只會報告好消息的應聲蟲,他需要的是一個能在船艙進水時,冷靜地找出漏洞、評估損害、提出修補方案,並穩定所有船員信心的「大副」。


直到最後一刻 RD 才說真話之我的內心: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26/20145790y2L2Y3MHKF.jpg


上一篇
病症16:「上線後在測試就好啦!」
下一篇
病症18:「好,我們直接接著進行下一個專案吧!」
系列文
PM 胃痛圖鑑賞析:30 種專案常見病症與可能或許有效的治療處方24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