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新章節的開始,將針對 成本模組-探索成本方法 進行說明。Odoo 原生模組已內建此功能,官方文件可參考:成本方法。
避免讀者不太清楚為什麼要進行修改,後續會先進行原生的功能範例進行解釋,當然你也可以先去看原文內容~
在 Odoo 中,成本架構主要用於計算與管理庫存及製造成本,並直接影響資產估值與財務報表呈現。目前支援三種主要 成本計算方式(Costing Methods):
操作 | 單位成本 | 庫存數量 | 庫存價值 |
---|---|---|---|
初始狀態 | — | 0 | $0 |
入庫 8 件@$10 | $10 | 8 | $80 |
再入庫 4 件@$16 | $10 | 12 | $120 |
出庫 10 件 | $10 | 2 | $20 |
再入庫 2 件@$9 | $10 | 4 | $40 |
單位成本始終維持在 $10,採購價格變動不會影響估值。
操作 | 單位成本 | 庫存數量 | 庫存價值 |
---|---|---|---|
初始狀態 | — | 0 | $0 |
入庫 8 件@$10 | $10 | 8 | $80 |
再入庫 4 件@$16 | $12 | 12 | $144 |
出庫 10 件 | $12 | 2 | $24 |
再入庫 2 件@$6 | $9 | 4 | $36 |
例如:$80(原庫存價值)+ $64(新進貨價值) ÷ 12 件 = 平均成本 $12。
操作 | 單位成本 | 庫存數量 | 庫存價值 |
---|---|---|---|
初始狀態 | — | 0 | $0 |
入庫 8 件@$10 | $10 | 8 | $80 |
再入庫 4 件@$16 | — | 12 | $144 |
出庫 10 件 | — | 2 | $32 |
再入庫 2 件@$6 | — | 4 | $44 |
出庫時會先扣除 8 件@$10,再扣除 2 件@$16,剩餘成本加上新進貨形成新批次。
成本方式 | 優點 | 適用情境 | 注意事項 |
---|---|---|---|
Standard Price | 簡單、可控 | 成本穩定、追蹤需求低 | 無法反映實際成本 |
Average Cost | 自動更新平均成本 | 頻繁進貨商品 | 出庫不影響平均成本 |
FIFO | 接近真實成本、批次精準 | 快消品、需追蹤批次 | 記錄複雜,操作錯誤易造成失真 |
除了成本結算方式以外,會計制度也會影響到科目的認列,以下羅列一些會影響到內容供參考: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五節【直接人工及製造費用】第六十條內容:
營利事業之費用與損失,應視其性質分為營業費用(如銷售、管理費用)與營業成本(如製造費用),分別審定並轉正。其應歸屬於營業成本之費用或損失,原列報於營業費用,經稽徵機關審定轉正者,應就調整部分分攤於期末存貨。
本章節主要後續Day20-Day27作基礎探索,主要探索出要改善的事項如下:
在 Odoo 的原生設計中,已提供 標準成本、移動平均成本、FIFO 三種主要成本計算方式,並能搭配 手動/自動估值 與 不同會計制度(Anglo-Saxon vs Continental) 來運作。
然而,若要更貼近台灣實務,仍有以下幾個重點挑戰:
總結來說,成本方法的探索不僅是理解 Odoo 原生的設計,更是後續 Day20~Day27 成本模組改善 的基礎,這些挑戰正是推動「在地化」重構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