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6
0

探索

在上一章節中,我們介紹了會計報表。
本章節將針對 進階報表 進行說明,此為原生功能的應用。

簡單探索「進階報表是什麼」?

進階報表是透過原生的 分析帳戶 (Analytic Account) 功能,來支援多維度的分析,例如人員 / 部門 / 廠別 / 專案…等。
這樣的設計只需要使用 單一欄位,就能承載多種維度,並結合 分析標籤 (Analytic Tags) 進行延伸,使得會計分錄能同時具備多重切割角度。

其底層架構是以 analytic_line 為核心,將每一筆會計分錄拆解對應到分析帳戶與標籤,形成一個可交叉比對的資料集。
這樣的設計讓會計分錄有更靈活的應用,可以從不同觀點快速整理資料,省去了以往需要依靠「摘要文字」搜尋關鍵字,再進行人工彙整的繁瑣步驟。

這使得會計報表從「單純紀錄」提升為「多角度分析工具」,大幅提升數據的決策價值。

設定

  1. 新增分析計畫與分析帳戶,增加一個廠別的維度,如下圖。
    分析帳戶設定

  2. 新增一些會計日記帳資料,類似開帳的方式,維護一些虛擬資料,如下圖。
    日記帳資料


架構

依照前述探索的案例,,具體架構如下:

  • 帳戶損益表
    • 彈性報表結構:根據報表結構設計不同的呈現方式
    • 多維度分析報表:可以式不同計畫,動態呈現不同計劃下的帳戶數字
    • 交叉呈現:透過兩個維度資料快速呈現,不用手動整理,最後餘額與損益表核對。
  • 分析帳戶明細表
    • 當分析帳戶數字有需要明細時所使用的報表。

實作

此次的案例使用探索的開帳資料查看呈現結果,系統會將不同維度的每個科目資料進行合計,並呈現百分比,讓使用者更快速了解數字的差異,異動結果如下:

帳戶損益表-查詢條件

帳戶損益表查詢條件

帳戶損益表

帳戶損益表

分析帳戶明細表-查詢條件

分析帳戶明細表查詢條件

分析帳戶明細表

分析帳戶明細表


小補充 - 利潤中心

簡單探索「利潤中心是什麼」?

利潤中心是把部門當成「小公司」,同時負責收入與成本,能算出利潤,與「成本中心」不同,成本中心只有支出,沒有收入(如行政、採購、倉庫),其管理目的:清楚評估各部門的獲利能力,提供家具公司案例的說明,如下參考:

  • 木材加工廠轉組裝廠:成本 $1,000 → 內部售價 $1,200 → 利潤 $200
  • 組裝廠轉銷售門市:成本 $1,600 → 內部售價 $2,000 → 利潤 $400
  • 銷售門市賣客戶:成本 $2,000 → 售價 $2,500 → 利潤 $500
  • 整體企業總利潤 = $1,100

企業要實現利潤中心,不僅是制度設計的問題,更需要 組織劃分、會計制度、ERP 系統與稅務規範 的配合。
如果公司間有內部交易,選擇部門間買賣或內部轉撥計價,取決於企業規模、管理需求與資訊系統成熟度。


小結

在過往經驗,製作不同維度的報表是會計人員最常遇到的困擾,例如老闆說要分析近期人員的差旅費用,會計人員就要把摘要過濾出來去拆解出明細,再彙整呈報表,那就要仰賴好的摘要習慣,所以一個摘要可能要做好幾種維度的紀錄,導致摘要都超級長,因此,不同維度的功能其實在地化的軟體滿多都有提供類似的功能。

此外,應用到帳戶損益表,同樣可以沿用報表結構,因此可以適用在不同的情境,可以是損益表,或單拉一個製造/銷售/管理費用明細給不同主管查看是可以由使用者自行設定,再提供給相關主管使用。

透過分析帳戶與分析標籤,系統能將相同的數據,從不同角度重新切割:

  • 可以依照 部門、專案、廠別、人員 等多維度進行分析。
  • 可以快速交叉檢視,省去以往依賴摘要關鍵字進行手工篩選的繁瑣。
  • 可以延伸應用到 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幫助企業不只看支出,更能衡量價值創造。

換句話說,進階報表不只是「帳務檢視工具」,更是 管理決策的分析平台
它讓數據從單純的紀錄,轉變為 能解釋績效、支持決策 的依據,大幅提升了財務資訊的管理價值。


上一篇
Day 5: 會計報表-會計報表
下一篇
Day 7: 庫存報表-進銷存報表
系列文
做模組 × 畫地圖:30 天在地化會計模組的挑戰9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