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4
0
IT 管理

30天 Copilot 企業實戰:助你・助理・代理,從工具到工作流的升級系列 第 4

Day 4 - 你今天Copilot了嗎? 三個層次的看待生成式 AI 服務正在發生的事情

  • 分享至 

  • xImage
  •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1/20141298blPFdd78xe.png

微軟對 Copilot 的定位在過去一年經歷了顯著轉變,從 GitHub Copilot、M365 Copilot 到 Copilot Studio 各式各樣的服務中,「Copilot」已經不再只是單一產品的名稱,而是逐漸成為一種行為、一種角色,並且快速形成一個正在成長的 Copilot 生態系。

這個生態系並非抽象願景,而是一條明確可見的人與 AI 多個階段的協作路線,主要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

1.開箱即用:AI 以即時回應為起點,快速解答使用者的問題。
2.助理輔助:AI 進入情境化協作,成為日常工作的得力助手。
3.代理介入:AI 邁向目標導向的自主代理角色,不僅被動回應,更能主動承擔任務。

一、開箱即用,AI 做你的萬事通百科

第一階段的核心關鍵詞是零門檻

只要用自然語言下指令就能喚起 AI 的強大能力,無論是生成一週菜單、行程草案、採購清單、課程大綱、信件草稿,甚至是報告標題 AI 都能在幾秒內產出可供編修的初稿。

這些「Wow 時刻」大幅降低了創作與規劃的起始門檻,尤其能夠突破空白頁焦慮(萬事起頭難),所以對於多數人而言,難的往往不是執行,而是如何先定義需求,並啟動與 AI 的對話。

在這個階段真正的價值並非僅僅是「生成得快」,而是人類能透過 AI 初稿加速迭代,檢視正確性、調整內容品質、取捨與修飾,整個循環的速度隨之加快。

AI 在這個階段就像是一位才華洋溢但健忘的顧問。只要在當前話題中提供足夠背景,它能給出相當不錯的回答;但一旦展開新對話,便難以延續脈絡,更遑論串接上下游流程或理解團隊分工。

二、助理輔助——AI 成為你的專屬副駕

第二階段的核心關鍵詞是情境

AI不再只是瀏覽器裡的一個分頁,而是深度嵌入日常工作場景,在可控的授權下能調用與相關的文件、會議、郵件、任務與知識庫,讓回應從 一般常識 升級為 個人化脈絡的專業產出,而且具備 可追溯、可驗證、可重組的特性。

幾個例子如下

  • 文書撰寫:不必再手動比對、複製多個檔案,例如只需一句指令:根據 A 會議記錄與 B 報告草擬提案、凸顯三大優勢」,助理就能生成結構完整的初稿
    => 此時角色就會從打字員躍升成主編與策劃。

  • 數據分析:自然語言即可驅動清理、彙整、運算與圖表生成,非專業使用者也能快速獲得「問題—洞見—行動」的閉環,大幅縮短決策週期。

  • 協作會議:助理能即時整理討論脈絡、決策點、待辦事項與責任人。缺席者可透過問答補課,避免溝通斷層。

郵件與對話:長串討論能一鍵總結;回覆草案能帶著完整脈絡、適當語氣與必要附件提醒,讓溝通從「訊息堆疊」轉為「意圖對齊」。

AI 不再只是工具,而是成為你崗位上的同事。它能理解你的資料與流程,並在你需要之前主動支援。

但前提是必須為它提供具體而明確的目標,才能讓 AI 的回應貼近理想並創造最大價值

進一步來看企業的競爭優勢,將取決於誰能將業務情境(資料與流程)安全的與 AI 連結,做到這一點就能創造更高的私人邊際價值,並建立難以複製的競爭壁壘。

更重要的是除了預設的功能與場景,還能從目標出發與搭配知識來源,也能再定義核心工作能力與預期成果,進而打造專屬的虛擬助理。

三、代理介入,AI組成你的自主工作團隊

第三階段的關鍵詞是目標自治

與其交代請幫我做 X 的三個步驟,更像是直接設定「本季將 APAC 潛在客戶提升 15%」,其餘由 AI 代理自行規劃、分解、執行、監控與回報。

在這個場景應用的相關特徵包含以下幾點
・自主性:在既定邊界內連續行動,遇到異常能調整策略或請示升級。
・目標導向:以成果為北極星,能自行拆解任務並選擇最佳路徑。
・記憶與學習:沉澱經驗、複用模板、累積可審計的決策痕跡。
・工具調用:能對接系統、API、資料庫、SaaS 與工作台,形成端到端的閉環。

從這個發展趨勢下人類的角色會逐漸轉變為系統設計師與監督者,概念是負責設定清晰目標與約束(時限、預算、倫理、合規)、配置資源、審核產出、處理例外,並持續優化代理的策略與協作機制。

駕馭 Copilot 生態系的幾個重要心法

心法一:從「提問」到「對話」
別期待 AI 一次就給出完美答案,把它視為共思夥伴,反覆追問、補充脈絡、要求多版本對照、調整口吻與結構,輸出才會逐步逼近決策與交付標準。

心法二:擁抱實驗,建立 AI 日常
真正的熟練來自多次的小步試錯,每個工作日找一件可交給 AI 的任務——草擬、比對、總結、分析、改寫,逐步養成與AI分工協作的重要思維,了解什麼該交給 AI,以及哪一些情況下需要提供更多的脈絡資訊。

心法三:先問價值、後看功能
評估工具時別陷入清單和功能的比較,因為工具推陳出新會永遠比較不完,反而從業務的場景出發,再從工具的基礎功能中驗證能否縮短週期、提升內容產出的品質、降低溝通或者是需要重覆性作業的成本,讓導入與治理始終圍繞價值實現。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7/20141298x6XGwHkqEJ.png
延伸的情境思考

結語:成為你第一支數位團隊的領隊

從零門檻的驚喜到情境化的默契,再到自主代理的行動力,Copilot 生態系正把「使用工具」升級為「指導團隊」。

當重複性的腦力勞動被自動化,人類的獨特價值將更加凸顯於問題定義策略設計跨域整合、同理溝通與倫理監督。

問題已不再是要不要用 AI,而是如何更快在三個層次成熟、把 AI 轉化為可衡量的產能

你的第一位數位員工或許已經在路上,而你準備好成為它的領導者了嗎?


上一篇
Day 3 - 打破專業壁壘,釋放公民開發者在生成式 AI 浪潮下的巨大潛能
系列文
30天 Copilot 企業實戰:助你・助理・代理,從工具到工作流的升級4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