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
0
自我挑戰組

寫程式也寫生活:從裝潢設計圖開始打造智慧家庭系列 第 1

Day 1:為什麼智慧家庭要從裝潢階段開始?

  • 分享至 

  • xImage
  •  

很多人以為打造智慧家庭,只需要幾顆燈泡、一個語音助理,加幾個插座就好。結果等裝潢完成後才發現,很多該藏在牆裡的東西,根本沒地方藏。

實際上,這個智慧化的過程更像是建置一個從底層打造的系統專案,最理想的切入點,就是從裝潢設計圖開始。


我為什麼選擇在裝潢階段導入智慧家庭?

搬進新家,是重新檢視生活流的最好時機。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軟體工程師、或對科技充滿熱情的人,會發現:

  • 很多「無痛升級」的智慧設備,其實在裝潢前就應該先預留基礎。
  • 很多「後悔沒做」的點,都和「沒有提前規劃」有關。
  • 把 Home Assistant Gateway、Unifi Switch、Thread Dongle 等核心設備藏在木作與天花板裡,配線看不到、維護也方便,比起事後補救要美觀太多。

傳統裝潢 vs 智慧家庭導向裝潢:差在哪?

項目 傳統裝潢 智慧家庭導向裝潢
配電規劃 依照插座需求點設計 需預留中性線、PoE、設備專線
弱電配置 通常只為電視、網路 須規劃集中式設備、AP點位、NAS空間
開關設計 單火線為主、傳統牆面開關 需預留中性線、安裝智慧開關
設備選型 交屋後再買家電 提前考慮品牌、通訊協定(Zigbee/Thread/Wi-Fi)
使用場景 手動操作為主 融入自動化腳本與生活習慣

智慧家庭的施工難題:為什麼裝潢前就要設計好?

很多人會說:「等入住後再慢慢弄智慧家庭就好吧?」,一開始我也這麼想,直到開始與設計師討論裝潢細節,才發現問題一個個浮現:

  • 想裝智慧開關,發現沒有中性線的話,只能選功能受限的型號。
  • 想讓除濕機自動控制,卻發現已購買的除濕機只有手動開關,無法遠端操作。
  • Wi-Fi AP 的最理想位置是屋內正中天花板,但沒有走管的話,只能改明線施工。

這些都能補救,但要花更多時間與錢,更別提破壞裝潢的美感。


我的作法:從設計圖開始架構一個能長期演進的智慧家庭

這系列文章會完整分享我從空屋到入住的經驗,包括:

  • 如何跟設計師溝通中性線與弱電走線
  • 如何規劃 Unifi 架構與 Thread/Matter/Zigbee 混合網路
  • 如何讓場景自動化不會「打擾」反而變得「貼心」
  • 哪些功能是值得投入、哪些其實可以晚點再上
  • 哪些家電與家具的進場時機會踩雷?我實際怎麼處理
  • 如何讓窗簾、冷氣、插座、開關都能藏在線裡而非事後補救

我把這當作一個能維護、能版本控制的專案來做,而不是靠幾個裝置跟 Siri 撐起整套系統。所有場景、網路拓撲、設備選型,我都希望像軟體開發一樣可以持續迭代,而不是裝潢完就鎖死。


明天預告:住進新家前的三大功課

明天我會分享在開工前,花最多時間做的三件事:

  • 使用習慣盤點
  • 空間與生活動線的預想
  • 對未來技術演進的彈性設計

讓我們一起從設計圖開始,打造出不只「會動」,更「懂你」的智慧家庭!


下一篇
Day 2:住進新家前的三大功課:需求討論、習慣盤點、未來預想
系列文
寫程式也寫生活:從裝潢設計圖開始打造智慧家庭3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