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3
0
IT 管理

從零開始學專案管理系列 第 13

Day13 專案績效領域概觀:12項專案管理原則的全貌地圖

  • 分享至 

  • xImage
  •  

PMBOK第七版將專案管理劃分為12項專案管理原則,涵蓋利害關係人、團隊、開發方法、規劃、專案工作、交付、測量、風險、資源、進度、成本與治理。這些原則相互交織,構成完整的專案管理體系,協助專案經理在複雜環境中保持清晰視角,確保專案目標得以實現。
12項專案管理原則:
一、成為勤奮、謙恭及關懷他人的總管
專案經理以身作則,體現組織所期望的價值觀與行為。會尊重團隊成員的參與、勤於監督專案的財務與其他資源、維護利害關係人的關係,以及關懷環境與天然資源的永續性,致力於讓專案與組織的目標、策略及願景保持一致。

二、 打造協同合作的專案團隊環境
此原則的實施取決於多項因素,如:團隊協議、組織結構及過程。透過打造一個具有包容性與協同合作的環境,可促進個人與團隊的學習與發展、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交流、與組織文化及指導方針保持一致、創造更好的專案成果。

三、與利害關係人有效地互動
利害關係人可影響專案許多層面,如:範疇、時程、成本、風險、品質、團隊、成果與效益實現等。專案團隊需了解利害關係人的需要、影響、顧慮、權力與利益,且積極主動地與他們保持有效互動,如此才能促使專案成功,提升客戶滿意度。

四、 專注於價值
價值是客戶或最終使用者所獲得的成果,也是專案成功的最終指標。專案團隊需依據商業需要、商業策略及預期效益,持續評估與調整專案的進展與方向,並校準商業目標與組織策略,以期滿足或超出預期價值。如此一來,專案團隊將聚焦於專案願景與預期成果,而非只專注於交付標的。

五、 辨識、評估及回應系統間的交互作用
專案團隊可將專案視為一個擁有自身工作組件的系統,且以整體方式運行。有鑑於此,學習系統思考,才能以全面性的觀點辨識、評估及回應專案內外部的動態環境,進而了解專案的各個組件是如何交互作用與相互依存。系統思考技巧包括:對商業領域展現同理心、尋求外部的審查與建議、挑戰假設,著重於大局的批判性思考,以及積極進行整合管理……等。

六、展現領導行為
有效領導可促使專案成功,並可協助團隊維持一個正直且具調適性的環境。領導力並非專屬於某特定角色,參與專案的所有人員皆可能展現有效領導的特質及風格。有效的領導技巧,如:闡述願景、激勵、指導與輔導、促進決策制定、主動傾聽、自我覺察等,皆可透過學習與練習,進而成為個人資產。

七、依脈絡進行裁適
每個專案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預期成果相似,但由於專案脈絡,如:組織、客戶、團隊成員、利害關係人、溝通管道、資源、環境、治理等都是動態因素,所以專案團隊需依據這些因素的獨特性來裁適達成專案目標與交付價值的最佳方式與手法。

八、將品質融入過程與交付標的
專注於交付標的與過程品質有助於:產出符合驗收準則的交付標的、滿足利害關係人期望、擁有更高的生產力、提供及時或快速的交付,以及定期進行持續改善的過程。專案團隊可透過測試或檢驗來確認交付標的之品質,也可藉由審查與稽核來評量專案過程。

九、駕馭複雜性
複雜性可隨時出現在專案的任何時間點,並對專案造成衝擊。常見的複雜性來源包括:人類行為、系統行為、不確定性、模糊性,以及技術創新。專案團隊無法避免複雜性,但可透過修訂活動或過程來應對複雜性所帶來的衝擊。

十、 最佳化風險回應策略
專案團隊需持續地進行風險評估、規劃與回應風險,力求最大化正向風險(機會)的發生機率,並降低負向風險(威脅)的暴露程度。有效且適當的風險回應可以降低專案威脅,且可減少因威脅所導致的議題。

十一、 擁抱調適性與韌性
協助專案團隊建立調適性與韌性,有助於讓他們能快速應對複雜多變的專案狀態、提升承受衝擊的能力,並能從挫折或失敗中快速復原。支持調適性與韌性的能力包括:持續學習與改善、定期檢視與調整工作、建立小規模的雛形或測試,以及開放的組織對話等。

十二、推動變革以達成預期的未來狀態
組織變革可來自於組織內部,如:需要一種新能力,也可來自組織外部,如:產業環境變遷。組織變革與專案變更並不相同,組織變革的推動更具挑戰性。推動變革時,專案團隊需保持同理心、提前與利害關係人溝通變革的遠景及目標、協同合作,並與他們一同化解抗拒或變革吸收力的問題。


上一篇
Day12 專案原則九:專案中的倫理與專業責任
下一篇
Day14 利害關係人績效領域:分析、參與與影響力管理
系列文
從零開始學專案管理14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