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0
0
IT 管理

從零開始學專案管理系列 第 20

Day20 測量績效領域:KPI、OKR 與績效追蹤

  • 分享至 

  • xImage
  •  

「測量績效領域」強調透過系統化的指標與追蹤機制,確保專案能夠有效評估進展、檢視成果,並做出即時調整。測量並非單純的數據蒐集,核心在於將 願景與目標 轉化為可衡量的績效指標,並透過追蹤與檢討,驅動專案持續改進。

  1. KPI(關鍵績效指標)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是量化專案表現的核心工具,通常與成本、進度、品質、資源運用等相關。好的 KPI 需要具備明確性、可衡量性與可比較性。例如:
    專案進度偏差(SV):衡量專案進度是否落後或超前。
    成本績效指數(CPI):反映專案成本效率。
    缺陷率:檢視品質是否符合標準。
    KPI 的優勢在於客觀且易於比較,但若僅依賴數字,可能忽略了利害關係人滿意度或長遠價值。
  2. OKR(目標與關鍵成果)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強調以願景導向的目標來驅動團隊,並透過可衡量的關鍵成果檢視達成度。與 KPI 相比,OKR 更具策略性與激勵性。例如:
    目標:提升客戶數位金融服務體驗。
    關鍵成果:
    六個月內將客戶滿意度提升至 90%。
    新增 3 項核心數位功能並達到 80% 使用率。
    將客戶服務回應時間縮短至 5 分鐘以內。
    OKR 的特色是具挑戰性,強調推動團隊追求更高的成就,而不僅是完成最低標準。
  3. 績效追蹤與調整
    無論採用 KPI 或 OKR,最重要的是持續的追蹤與檢討。專案環境往往充滿不確定性,因此需要週期性檢視績效,並根據數據與回饋調整策略。常見的績效追蹤方式包括:
    定期專案報告:如每週/每月專案進度簡報。
    儀表板與數據視覺化工具:即時呈現進度、成本與風險狀態。
    回顧會議(Retrospective):敏捷專案中透過回顧檢討,持續改進流程。
    利害關係人溝通:將績效數據轉化為決策依據,確保共識與支持。

上一篇
Day19 交付績效領域:專案可交付成果的確保與驗證
下一篇
Day21 不確定性與風險績效領域:威脅、機會與未知風險
系列文
從零開始學專案管理21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