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頁輸入完餐點資訊,AI營養顧問就會即時運算出個人化分析結果,顯示於 result.html。
Day26 有提到這時資訊尚未儲存至資料庫,只有當使用者主動點擊「儲存這筆資料」時,資料才會進入 SQLite,按鈕也會即時變為「已儲存」。
當按鈕文字出現「已儲存」後,就可以在「查詢飲食紀錄」的頁面看到使用者的飲食紀錄。這是從「輸入→AI運算→手動儲存」到「查詢紀錄」的完整Web2流程。
當使用者按下「儲存這筆資料」後,將進一步於「數位健康護照」頁面產生打卡紀錄,這不再只是單純的本地資料,而是帶有「可驗證」屬性的個人健康足跡。
這個功能的核心,就是要讓使用者能夠 留下可驗證的紀錄,並且能在之後查詢、展示,甚至透過鏈上技術獲得額外的價值。
類似以往 Hugging Face Spaces + Gradio 部署經驗,初期會先以單一 app.py 打造,先用最小可行專案(MVP)快速驗證想法,確保能跑起來並展示核心功能。
Hugging Face Spaces + Gradio 的部署,請參閱:
(圖片由 Copilot 協助生成)
當獨立 MVP 順利運作,下一步會將 Web3 打卡融入原本 Flask 專案,並用 TDD(測試驅動開發)確保穩定可維護。這裡,每段程式都會經過自動測試,確保新功能不會影響原有設計,並且能與既有系統無縫結合,實現 Web2 與 Web3 的串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