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製造部)昨天才抓到瓶頸工站,臨時決定週末加班。
這個決定,馬上把壓力丟到了人資部。
人資芳芳一接到電話,心裡立刻緊繃:
芳芳心想:「如果再靠這些手工流程,不只是員工抱怨,一旦遇到勞檢,公司可能直接吃上罰單。特別是一例一休的計算眉角、變形工時的排班限制,還有繁瑣的加班時數上限規定,光靠人工比對,哪個環節出錯都可能讓公司立刻踩雷。」
很多人會問:「Oracle 的人資模組不是最強嗎?」
沒錯,Oracle HCM 幾乎是跨國企業的標配,從招募到退休都有完整流程。
但這些流程假設公司裡有完整的人資專責團隊維護。
像芳芳這樣,往往只有一兩個人,還要同時兼顧招募、出勤、薪資。
在這種規模下,導入 Oracle 就像請來一整支交響樂團,結果只是要放一首手機鈴聲。
強大歸強大,但對 SME 來說往往淪為「買了卻用不起」。
👉 Odoo HR 的價值就是:不用整支樂團上場,芳芳就能把「出勤 → 薪資 → 合規」跑順,真正解決每天的焦慮。
假設老張臨時要求週末加班,芳芳不必再手工輸入打卡紀錄,而是透過 Odoo HR 自動新增出勤:
# 建立並顯示一筆加班出勤紀錄
rec = env['hr.attendance'].create({
'employee_id': emp.id,
'check_in': '2025-09-13 18:00:00',
'check_out': '2025-09-13 21:00:00',
})
print(f"員工 {rec.employee_id.name} 出勤:{rec.check_in} → {rec.check_out}")
📌 範例輸出:
員工 王小明 出勤:2025-09-13 18:00:00 → 2025-09-13 21:00:00
👉 這筆出勤紀錄會自動流入薪資模組,月底產生薪資單時,就能直接抓到加班時數。
👉 更重要的是,它也會同步到排班與人力資源規劃,讓製造部即時知道有哪些人力可用,CRM 端也能看到準時交貨的保障。
很多人以為人資只是打卡與算薪資,但事實上,它是企業能否長久成長的「隱形基礎設施」。
👉 芳芳讓人力配置透明後,老張的工廠才能準時交貨。
而這份「準時率 100%」的紀錄,隔天就成了負責客戶簡報的業務經理德華在董事會上的王牌。
對內,人資確保流程合法合規;對外,它讓公司有信心準時交付。
下一篇,我們就看 Odoo CRM 如何把這份信任,轉化為長期合作的 pip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