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9
0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3/20141298ZRBShJ9ZCv.png

從多元角色到統一的架構挑戰

過去幾天的討論中分享了多種助理(Assistant)在企業工作中各種類型的潛在定位:從資訊彙整、文字翻譯、特定領域的常見問題、特定名詞解釋道整理工作流程梳理的多種助理。

每個角色都代表一個獨特的價值主張,但同時也帶來關鍵挑戰那就是要如何高效、精準、並能規模化地建構與維護助理指令(Assistant Instructions / System Prompt)。

在建立單一或少量助理時,透過手動編輯文字檔來設定系統指令可能是可行且直觀的方式。但隨著助理的數量增加,或其行為邏輯變得更為複雜時,僅依靠純手動編寫與維護指令,可能逐漸成為一個效率上的限制,甚至帶來擴展上的瓶頸。

正因為在規模化或高度複雜的情境下,單純依賴手動編寫助理指令可能成為限制,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更好用的文字編輯器,而是一個全新的運作模式,一個能透過對話動態生成與持續優化助理指令的「建構師」。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2/201412980cg0vOEEWn.png

問題的核心:指令工程的「非引導性」困境

目前手動撰寫指令的核心困境在於其「非引導性」,公司內同仁面對的是一個空白的畫布,缺乏一個系統性的框架來引導他們思考。這導致了常見的失敗模式:

  1. 目標模糊:指令過於寬泛,未能精準定義助理的任務邊界與成功標準。
  2. 角色缺失:缺乏明確的「人設」(Persona),導致助理的語氣與產出風格不穩定。
  3. 情境脫鉤:未能提供足夠的背景情境,迫使模型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進行猜測。
  4. 缺乏約束:未設定明確的「護欄」(Guardrails),說明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整個過程是一個孤立的、單向的「寫作」任務,而非一個雙向的、協作的「建構」過程。

解決方案:引入「助理指令建構師」

個人的觀點是可以嘗試開發一個「元助理」(Meta-Assistant),其唯一職責就是擔任「助理指令建構師」,這位建構師將透過結構化的對話,引導使用者從無到有地創建,或對現有指令進行策略性重構(Strategic Refactoring)。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2/20141298LNwx4XfBh6.png

這個流程不僅僅是問答,而是將微軟等業界巨頭提出的最佳實踐,無縫整合到對話流中的一個策略框架。

非常建議參考 Write effective instructions for declarative agents 可以獲得蠻多對於建構助理的啟發。

情境一:從零到一(Zero-to-One)的指令生成

當使用者希望創建一個全新的助理時,「建構師」將啟動一個策略性對話其流程如下: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2/20141298g266uEYOom.png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3/20141298ZCa0ohPtXv.png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3/20141298o7OrypTuKp.png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3/20141298Tv3jlpVnzK.png

以下是延伸上述的幾個對話過程再補充幾個重要的層面思考

任務定義(Mission Scoping):

核心觀念:此階段的重點是價值對齊(Value Alignment)。在撰寫任何指令之前,必須先將 AI 的任務與明確的商業成果掛鉤。這樣的方式可以確保 AI 的開發方向不是發散的。

角色塑造(Persona Alignment):

核心觀念:這一步是關於體驗設計(Experience Design),定義明確的 Persona 是打造良好互動體驗的基石,因為這一部分決定了 AI 的語言風格、應對策略和邊界感,將一個冰冷的工具轉化為一個值得信賴的、有特定性格的合作夥伴,從而顯著提升使用者的接受度與滿意度。

成功範例定義(Exemplar-Based Guidance):

核心觀念:這個方法是運用**行為塑造(Behavior Shaping)**的原理,與其用冗長的文字描述期望,不如提供具體的、高品質的範例。

這樣的方式能夠讓模型能從中高效學習期望的格式、風格、深度與思考鏈,不僅定義了「好的產出」更透過邊界案例的引導,訓練了 AI 在面對不確定性時的應變能力。

風險控制與邊界設定(Risk Mitigation & Fencing):

在為 AI 助理設計 instructions(使用指令與行為規範)時,風險控制與邊界設定是不可或缺的基礎。AI 擁有強大的自動化能力,但若沒有清晰的「護欄」與限制,這些能力很容易在錯誤的方向上被放大。

設計者需要意識到 AI 的價值並不僅在於它能做什麼,而在於它是否能在 可控、可信、安全 的範圍內運行。

情境二:現有指令的優化與強化(Instruction Refactoring)

對於已經存在的助理指令,使用者可以透過引導式的對話,讓「建構師」協助將一份「還堪用」的指令,升級為一份「卓越」的指令。

這將指令優化從猜測性的調整,轉變為一個數據驅動、有據可循的迭代過程。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3/20141298EmOehKxXIr.png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3/20141298QrVxE9g91w.png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3/20141298dkloA0OLdl.png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3/20141298cpnG7HIjro.png

結論:將指令工程從藝術轉變為科學

當引入「助理指令建構師」的角色,指令的設計就不再只是憑直覺的創作,而是一個可重複、可擴展、可驗證的流程。這種方法讓 AI 助手的 instructions 建立過程更加系統化與對話化,並能在多角色、多場景的複雜環境下,依然快速生成高品質的初始版本。

這樣的基礎設施不僅提升了單一助手的效能,更提供了企業在大規模部署 AI 助手時所需的 一致性、可信度與品質保障。


上一篇
Day 18 - 學習導向的助理小隊成員 - 工作流程的梳理小助手
下一篇
Day 20 - 建構助理的雙軌策略,Copilot Studio Lite 到 Full Experience 升級體驗
系列文
30天 Copilot 企業實戰:助你・助理・代理,從工具到工作流的升級2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