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不只來談 Code Review,我們來聊聊如何將它從一個「找出 Bug」的例行公事,轉變成一個真正能提升團隊水平、加速個人成長的關鍵環節。
我們相信 Code Review 不僅是為了確保程式碼品質,更是為了共同成長。
傳統上,我們習慣把 Code Review 當作一種品質控制的手段。但更重要的,它應該是:
身為 Reviewer,請將心態從「裁判」轉變為「教練」。
1. 從高層次開始,再深入細節
不要一開始就糾結於分號或空格。先從整體設計和邏輯開始。問自己:「這個方案能解決問題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當高層次的考量通過後,再檢視細節,像是命名習慣、註解和程式碼規範。
2. 提出問題,而不是直接給答案
與其直接寫:「這裡的 if-else 應該換成 switch-case。」不如問:「你覺得這裡的邏輯有沒有可能變得更簡潔?也許 switch-case 是個不錯的選擇。」這能引導作者思考,並讓他們從中學習。
3. 簡潔且具體地表達
避免模糊的評論,例如:「這段程式碼看起來不太好。」而是要具體說明:「這段程式碼的可讀性不高,因為變數名稱太過籠統。建議使用更具描述性的名稱,例如將 temp 改為 userCount。」
4. 讚美優點,而不只是指出缺點
別忘了讚美。當你看到一段寫得好的程式碼,一個精巧的解決方案,或是完整的測試,請直接說出來。這不僅能激勵作者,也能讓團隊看到好的示範。
總之,Code Review 的最終目的不是要達到 100% 的完美,而是要讓團隊在每一次提交中,都變得更強。這是一個持續的、有目的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