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4
0

Project Banana Paradise AI 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這天,一位剛從產品思維工作坊結業的傳播猿,滿腔熱血衝進了程序猿們的山洞,傳播猿表示專案告急!前線的猴子回報「神臂金剛」不好用。

「各位!」傳播猿高舉著手中的筆記,「前線的操作猿回報,他們覺得『神臂金剛』不好用!我感覺問題出在反應速度,我覺得他們需要一個更快的機器人!」

一位資深程序猿抬起頭,翻了翻紀錄:「有具體的使用者回饋嗎?他們是在什麼情境下覺得慢?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什麼?」

傳播猿揮揮手:「別問這麼多!相信我的判斷,我們先把速度提起來,使用者肯定會喜歡的!」

在專案時程的壓力下,程序猿們雖然心存疑慮,也只能立刻投入優化工作。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8/20130026EmVK7y8bMy.png

三天的閉關修煉,與一個傻眼的真相

程序猿團隊展開了一場技術攻堅戰。他們重構演算法、優化硬體驅動、為了那幾毫秒的延遲挑燈夜戰,整整三天後,他們成功將「神臂金剛」的反應速度提升了 15%。

在成果展示會上,傳播猿興奮地向操作猿們展示這個「重大突破」。

看著動作確實變快了的機器手臂,一位操作猿代表搔了搔頭,困惑地說:「呃,速度變快是很好?但我們上次的意思是,香蕉偶爾會卡住,我們只想要一個『手動暫停鈕』,讓我們能把卡住的香蕉拿出來。我們從沒說過它太慢啊。」

空氣瞬間凝結。程序猿們三天的心血,解決了一個沒人提出的問題。這次的白工,源於一句致命的口頭禪:「我覺得你需要」,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也常落入這個「我覺得你需要」致命的陷阱呢?

傳播猿的初心是好的,但犯了一個專案管理中最常見的錯誤,那就是在沒有深入探究「Why」之前,就直接給出了「What」和「How」,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 使用者說:「這個訂單畫面太難用了啦!」
    • 你的直覺反應: 重新設計 UI!
    • 真正的問題可能是: 訂單的審批邏輯根本就不通,再漂亮的畫面也沒用。
  • 同事說:「我想要一個自動化的報表通知系統!」
    • 你的直覺反應:馬上來開發排程和 Email 模組!
    • 真正的問題可能是:他只是不想每天手動去後台撈取數據,一個簡單的「一鍵匯出」功能就能解決。

我們總是急著給出解決方案,卻很少停下來問一句:「你為什麼需要這個?」

你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嗎?從需求到人生

這種「猜測需求」的陷阱,不僅存在於專案中,更貫穿我們的人生選擇。

  • 你說:我想找一個能懂我的伴侶,最好愛運動、會理財、生活有儀式感。
  • 你說:我想進一個有技術深度的團隊,但又要工時彈性、老闆不雷、年終很多。

這些條件聽起來都很完美,但靜下來想一想你確定你想要的,是滿足這些條件的人或工作?還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是覺得「擁有這些」會讓你感覺比較不慌?你究竟是為什麼做出這個決定?

  • 你在寫 Code,但你知道這段 Code 最終是為了解決用戶的哪個痛點嗎?
  • 你在談戀愛,但你知道你內心真正渴望的,是陪伴、認同、還是安全感?
  • 你準備轉職,是因為真的想換跑道,還是只是單純想逃離現在的猴老闆?

我們總想做出「正確」的選擇,卻好像從來沒問過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就急著做決定。

我們沒察覺自己其實想休息,只覺得自己應該要更進步。

停止瞎忙,先問自己這 3 個問題

或許,人生沒有哪個選擇是絕對不會後悔的?今天做的決定,兩年後回頭看可能覺得可笑,但那不代表當時是錯的,只代表我們長大了。但在下一次奮不顧身地投入之前,無論是對一個功能,還是一段關係,讓我們試著先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1. 最近,有沒有哪個「我以為自己想要」的選擇,現在回頭看,發現那並非內心真正的需求?
  2. 你有過「一直做,但其實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做」的經驗嗎?那是什麼感覺?
  3. 如果現在給你 30 秒,拋開所有雜念,只能問自己一句話,你會問什麼?

一起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讓我們一起,聽聽彼此內心的聲音🐵

如果現在有 30 秒,只能問自己一句話,你會問什麼?


上一篇
會議室煙硝瀰漫!一場神臂金剛與作業猿的戰爭!
下一篇
同一句「系統很慢」,為何引發一場團隊內戰?
系列文
前端三分鐘 X 山上猴子啟示錄6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