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3
0
生成式 AI

《AI 不會讀心術:30 天練習說話 和AI有效溝通》系列 第 3

Day 3:先想清楚需要什麼再去問AI

  • 分享至 

  • xImage
  •  

很多人覺得向AI提問很簡單,
覺得只要動一動手指打字就行了,
但事實上問的問題模糊,就只能夠得到模糊的答案。
有一個實用的小技巧就是需求拆解
把自己想要的答案,
分解成幾個明確的小問題,然後再丟給AI。

有人可能會覺得把需求拆成一個一個會很麻煩,
認為有這個必要嗎?
為什麼AI那麼笨還要我自己拆解我的想法?

但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和人對話時也經常用到這個溝通方式,
就像你走進餐廳,不知道要吃什麼,想請店員幫忙推薦餐點,但你只對店員說了一句,
「我要吃東西」
服務生根本不會知道你想要什麼,
但如果你具體的問,
「我想吃飯類的食物,不要辣,最好要有雞肉,有什麼推薦的嗎?」
服務生就能推薦符合你需求的餐點,
和AI對話也是一樣的道理。


以下簡單舉幾個例子

1:報告寫作
模糊的提問:幫我寫一份AI相關的報告

AI 可能會給你一篇很一般的介紹文章,長度、用途、重點都不一定是你想要的內容

拆解後的提問:
我需要寫一份1000字的報告,主題是「AI在教育中的運用」,請幫我列一個大綱,分成三大部分,每個部分再幫我細分成三個小重點。

這樣AI就能幫你先整理架構,你還可以再自己針對每個小點展開內容做補充讓文章不完全是AI自己寫的。

2.學習計畫

模糊的提問:幫我規劃一個學習英文的方法。

AI可能只會給你一堆網路上常見的建議。

拆解後的提問:我三個月後要去考多益,想在這段時間內提升英文聽力和英文閱讀速度,請幫我設計一個每週計畫,包含每日練習時長、聽力、閱讀素材來源,以及檢測進步的方法。

這樣AI就能提供更符合你的需求的學習方案。

3.日常聊天

模糊的提問:我今天心情不好

AI可能會瘋狂給你解決方法,像是叫你去做運動、冥想、寫日記、求助專業人士,但你可能只是想找個人聊聊

拆解後的提問:我今天心情不好想找人聊聊,你可以陪我聊一下嗎?

這樣AI就會切換到傾聽模式,像個朋友一樣陪你聊聊

總結:拆解需求的三大步驟
1.明確的目標 → 你要的答案是要拿來做什麼事?
(報告、表格、聊天、計畫)
2.限制和條件 → 長度、格式、時間、角色
(1000 字、表格、三個月內)
3.呈現的格式 → 列點、表格、大綱、詳細步驟說明

在和AI提問前,多花1分鐘思考這三點,得到的回覆就會精準很多,能省下後續和AI重複來回溝通的時間。


上一篇
Day 2:為什麼和AI提問得到的答案那麼不清不楚?
下一篇
Day4:透過角色扮演讓AI給出更好的回答
系列文
《AI 不會讀心術:30 天練習說話 和AI有效溝通》9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