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後返家
「小米,今晚有空嗎?之前不是提過,想做個能幫上你忙的服務,我想先跟你聊聊需求。」
開了視訊,訪談裡不時穿插著閒聊,時間就在輕鬆又專注的氛圍中流逝。從對話裡可以感受到,小米雖然期待有一套能自動化繁瑣溝通的服務,但對 AI 的幫助仍半信半疑。沒關係,這正是我要證明的地方——先梳理他的作業流程,再判斷哪些環節能設計成自動化服務。
道了晚安後,我瞥見桌上的空白筆記本,才猛然驚覺:ㄟ!糟了,光顧著聊天,重點筆記一條都沒做。雖然有錄影存檔,但重看真的太花時間……
不然,乾脆試試看 NotebookLM 吧?同事一直大力推薦,只是我還沒仔細研究過。
等 NotebookLM 完成錄影分析後生成的摘要,讓我覺得相當驚艷。它確實抓出了我們討論中的一些關鍵詞,但這樣的總結仍不足以幫我直接釐清需要開發的內容。
於是我請它進一步整理訪談過程中的需求清單。經過幾輪互動,我發現一個問題:我們是雙人對話,但它似乎無法分辨哪句話是誰說的,甚至把我提出後被否決的想法也列入清單。接著我又嘗試右側的報告功能,它自動生成了「服務藍圖」與「業務開發計劃」兩種報告。雖然結構完整、起承轉合清楚,但目前並不是我最需要的東西。
出於好奇,我又點開「心智圖」功能,結果和之前一樣,NotebookLM 把我和小米的發言混在一起,還生成了一些沒有實質意義的節點。用到這裡,我對這個工具的興趣稍微降了下來。
不過話說回來,它幫我整理出的需求清單,加上這張心智圖,其實已足夠讓我再進一步篩選、歸納,最後記錄下整體訪談的重點。只是要把「痛點分析」轉化成「具體開發項目」,還需要好好動腦。想想還是留到明天再來評估吧。
第一次認真使用 NotebookLM,雖然有驚喜也有遺憾,但至少讓我找到了一個新的整理起點。或許明天,當我把這些零散的重點轉化成具體的開發藍圖時,真正的方向就會更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