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來想說,快速再試試 Gemini 或其他工具。
結果手一滑,打開充值頁面,看著那一排價格標籤跟未繳帳單,瞬間理智回歸。
才月中,就準備吃土了。
於是我約了工程師朋友吃飯,想打探一下實戰經驗。
第一句話是:你們有在用AI開發嗎?
朋友回:當然有啊,現在不用你準備吃土嗎?
那你們是怎麼用的!@^!%&!%@&^!$
經過我的死殘爛打,疲勞轟炸,朋友感謝你了QQ
結論是——AI = 勤勞的小助理工程師,但很燒錢。
重點整理:
結果寫到這裡我突然覺得很累。這真的比較輕鬆嗎?
理論上 AI 應該讓我快樂工作、快樂 debug,但實際上我現在像在養一個挑食又貴鬆鬆的外包工程師。
笑著笑著,眼淚差點流下來。😂
回想當年我還是小工程師時(導師怎麼帶我的…呃,幾年前了,鬼才記得),但經典套路其實就那幾招,今天把它翻成 Vibe Code 版 SOP:
不是 PRD 長篇小說,是 簡明需求檔:
範例:CRUD 樣板、DTO/Mapper、驗證器、測試樣本、migration skeleton、錯誤碼表、文件草稿。
把 AI 當「會加班的小助理」,但總設計、邏輯邊界、金流/權限/合規要你來拍板。
錯誤越早發現,token費與心碎費越低。
AI 公司的朋友怎麼用?摘幾條最實用的:
**免費午餐很好吃,但餐後可能直奔洗手間。**以下是我打算之後用的 checklist:
交給 AI:
自己來:
看完充值價格我縮了,但也因此長大了:
工具會更新、價格會變動,但好的工程方法論能陪你走到最後。
今天省下的不是幾塊美金,是把 Vibe Code 真的變成我的工作流。明天,繼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