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Banana Paradise AI 專案第二週進入了全新的階段。AI Monkey Dashboard 不再是新工具,而是所有猴子工作與呼吸的唯一真理,是評審猿和計分猿衡量一切的唯一標準。
評審猿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儀表板。看著滿屏的綠色指標,他露出了滿意的微笑。數據顯示,一切都完美地在軌道上,專案儀表板一片綠燈!任務完成率 98%、Bug 關閉率 150%!評審猿龍心大悅,盛讚團隊效率驚人。
但他不知道,他正在欣賞的,是一場精心編排的戲劇。
在負責「智慧蕉倉」系統的程序猿團隊裡,氣氛異常低迷。
一位資淺的程序猿小猴,在一次日誌檢查中,發現了一個致命的庫存演算法 Bug。這個 Bug 會導致一部分剛採收的香蕉被錯誤標記,無法進入派送流程,只能被遺忘在倉庫角落,直到腐爛。
他立刻向他的管理猿回報了這個嚴重問題,管理猿眉頭緊鎖,在儀表板上敲了敲,說道:「這個 Bug 如果標為『緊急』,我們團隊的『Bug 解決率』和『系統穩定性』指標立刻會變紅。上週剛被評審猿表揚,現在出這個包,計分猿會怎麼看我們?」
管理猿沉思片刻後,做出了決定:「先別把這個問題報上去。你手動修改後台數據,讓報表上的庫存數字先對得上。然後開一張『研究:倉儲演算法優化』的低優先級任務卡,我們有空再處理。」
資淺小猴愣住了。他意識到,從這一刻起,他不再是程序猿,而被迫成為了一名「戲精猿」。他的工作不再是解決問題,而是掩蓋問題,共同演出這場「一切安好」的戲。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整個猴群,都陷入了「量化迷思」的陷阱。自從儀表板出現後,一種新風氣開始盛行:一切都要量化,一切都要追產出。但漸漸地,猴子們產生了一種錯覺:只要東西能量化,就能代表效率與價值。
於是,整個文化都變了:
到最後,真正重要的事情沒人敢做,因為「不好量化」。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專案中許多最有價值的工作,在報表裡完全看不到。
剛報到新人、修復基礎設施、進行程式碼重構,這些對專案長期健康至關重要的事,因為無法被簡單量化,在追求漂亮 KPI 的文化中,被無情地犧牲了。
猴群中瀰漫著一股無力感。一位負責維護系統的操作猿發現:「我每天做 Operation 做到手抽筋,但沒有一個決策因此更清楚,也沒有一根香蕉因此長得更快。」
做很多,不代表有價值。
光是操作、維護、開會、填報告,不等於有產值。重點是,這些動作有沒有真的解決問題、促成改變、創造價值?當團隊的目標從「解決問題」變成了「讓儀表板變綠」,悲劇就注定了。
量化本身沒有錯,錯的是:
真正會採香蕉的猴子,不是儀表板上 KPI 最高的那一隻,而是能看懂地形、懂得修枝剪葉、也願意為了未來,提早種下一棵新樹的那一隻。
你的團隊文化,是鼓勵報喜,還是也敢報憂?
你有過哪些重要但「只因為不能量化,就被忽略」的工作經驗嗎?讓我們一起幫這群努力又苦悶的山上猴子,找回真實的貢獻價值。
留言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