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8
0

Project Banana Paradise AI 的首席程序猿,K,昨天突然悄無聲息地離開下山了。這則消息,像一顆石頭砸進了香蕉天堂 AI 計畫平靜的湖面。

他是整個**「鷹眼系統」的設計者,是團隊的技術支柱。他的離去,讓猴王震怒,讓管理猿措手不及,也讓所有程序猿**夥伴們感到困惑與不安。

「為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是誰把他氣走的?」

大家都在猜測,卻沒人有答案。直到一隻好奇的程序猿小猴,打開了專案的 Code Review 紀錄。那裡,藏著 K 唯一的遺書。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2/20130026FiktYPr978.png

一場漫長的告別:被忽略的警告與逐漸消失的熱情

你以為隊友下山是臨時起意?其實,他早已在反覆排練離場,只是你沒發現他的台詞早就變了。

翻開 K 的貢獻紀錄,一場緩慢的告別儀式躍然紙上:

  • 六個月前: K 提交了一份詳細的重構計畫,警告現有架構在流量增大後會有瓶頸。他在 Code Review 裡洋洋灑灑寫了上千字,充滿熱情。回應:無。
  • 三個月前: 「智慧蕉倉」系統出現效能問題,K 再次提出警告,指出這是更深層的技術債導致的。他的語氣變得急切。回應:一位管理猿留言:「先專注在這一季的 KPI 功能上。」
  • 一個月前: K 在一次重大的 Code Merge 前,留下了最後的長篇評論,指出這會讓未來的維護成本增加三倍。回應:無。
  • 最近兩週: K 的所有 Code Review 評論,都只剩下三個字母——「LGTM」(Looks Good To Me)。

他不再建議,不再爭論,不再解釋。他的熱情,在一次次的沉默與忽略中,被消耗殆盡。他不是突然決定下山的,他只是演完了他在這齣戲裡,最後的台詞。

猴子戲精化:當整個團隊只剩下完美的表演

為什麼 K 的警告會被忽視?因為自從追求量化指標後,整個山頭的猴子,都漸漸「戲精化」了。

大家都在演一齣名為「我們很好」的戲。

  • 傳播猿在會議上,只報告那些能讓儀表板變綠的進度。
  • 程序猿們學會了說:「沒問題,我很好,放心。」但心裡想的其實是:「我早就準備離開了。」
  • 真正的技術問題、潛在的風險,因為「不好量化」、「影響 KPI」,被掃到了道具倉庫的角落裡。

為了維持這齣戲,還得拉更多猴子來站台。久了,整個山頭變成一個劇團,沒人記得當初是為了什麼才上山的。

沒有共同劇本,就只能各自發展

這場悲劇的根源在於:我們沒有共同編劇,只有各演各的劇。

  • K 的劇本,是寫一部關於「打造穩定、可擴展、高品質系統」的史詩。
  • 管理層的劇本,則是演一齣關於「短期內達成 KPI、讓評審猿滿意」的爽劇。

沒有猴子坐下來問一句:「我們接下來到底想演哪一齣戲?」

於是,當 K 默默地訓練著自己的跳躍力,準備跨出這座山林時;其他猴子還在花力氣背誦台詞,卻忘了問這劇本究竟是誰寫的。

與其演給彼此看,不如一起寫劇本

K 的離開,像一記響亮的耳光,打醒了沉浸在戲劇中的猴子們。他們終於明白,山上猴子的戲,不需要更多影帝,需要的是能一起設計下一幕的共演者

誠實的對話,遠比完美的表演更稀缺。

如果你已經感覺到團隊裡有人心不在焉,台詞變得敷衍,那就別只顧著對你自己的詞,試著找他聊聊劇情,問問他想演的是什麼角色。

留給叢林裡的我們三個提問:

  • 你的隊友最近在排哪一場戲?你有聽懂他的潛台詞嗎?
  • 上一次你們團隊坐下來,真誠地討論「未來」是什麼時候?
  • 你還記得,自己最初想在這座山上,扮演的是哪一個角色嗎?

上一篇
猴子戲精化,你的專案也被演了嗎?
系列文
前端三分鐘 X 山上猴子啟示錄8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