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7
0
佛心分享-讓我升級的那些書

【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私心大分享系列 第 7

【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Day7 流程學習法:不要從基礎知識學起,要從流程學起

  • 分享至 

  • xImage
  •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5/20124462BBswP5YvrZ.png

流程學習法:不要從基礎知識學起,要從流程學起

為什麼你學了那麼多基礎知識,還是寫不出程式?

還記得你第一次學程式語言的時候嗎?

老師說:「先學變數、再學迴圈、然後學函式、最後學物件導向...」

結果你學了三個月的「基礎知識」,還是寫不出一個像樣的程式。

這就是傳統學習法的最大問題:從基礎知識學起,但基礎知識往往最抽象、最難理解。

《打造超人學習》這本書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觀點:

不要從基礎知識學起,要從流程學起。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1/20124462wfuJNoD5hR.png

大腦是網狀結構,不是線性結構

大腦記住的三個條件

作者指出,大腦只會記住三種東西:

  1. 有邏輯能夠理解的事情才容易被記住
  2. 有相關性的東西才會被記住
  3. 有結構的東西才會被記住

傳統的「基礎知識學習法」違反了這三個原則:

  • 變數、迴圈這些概念很抽象,缺乏邏輯性
  • 與實際應用脫節,缺乏相關性
  • 知識點零散,缺乏結構性

流程學習法的優勢

流程學習法正好符合大腦的運作方式:

  1. 有邏輯:流程本身就是邏輯的體現
  2. 有相關:每個步驟都與最終目標相關
  3. 有結構:流程就是最天然的知識結構

程序知識 vs 陳述知識

這裡要區分兩個重要概念:

  • 陳述知識:知道「是什麼」(What)- 變數是什麼、函式是什麼
  • 程序知識:知道「怎麼做」(How)- 如何寫一個完整的程式

刻意練習的對象應該是程序知識優先,並寫進系統1。

什麼是系統1?就是你的「直覺反應」,就像你騎腳踏車一樣,不用思考就能自動執行。

學習的三個階段:興趣 → 認真 → 投入

階段一:興趣(引發好奇心)

不要一開始就學枯燥的語法,先讓自己對「結果」感興趣:

錯誤方式: 先學 JavaScript 語法
正確方式: 先做一個會動的網頁,讓自己看到「哇,原來我可以做出這個!」

階段二:認真(理解流程)

有了興趣後,再回頭理解「為什麼這樣做」:

錯誤方式: 背誦語法規則
正確方式: 理解每個步驟的作用,為什麼要這樣寫

階段三:投入(刻意練習)

最後才是重複練習,讓技能進入系統1:

錯誤方式: 重複寫同樣的程式碼
正確方式: 流程 → 重複 → 調整,不斷優化自己的流程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1/20124462N5QutEJNQG.png

問題都是三次方的:結構化思維

作者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問題都是三次方的

通用結構

  • 1,2,3
  • 前,中,後
  • 輸入,處理,輸出
  • 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

各領域的結構

  • (學習)目標、過程、如何持續
  • (做生意)招引客人、服務、成長
  • (財報分析)利潤率、總資產週轉率、槓桿倍數

我的實際應用:程式開發的三次方結構

輸入: 需求分析、技術選型
處理: 程式設計、開發實作
輸出: 測試部署、維護優化

這樣的結構化思維,讓我在面對任何新技術時,都能快速建立學習框架。

心流 = 上癮:習慣的科學

習慣迴路:誘發 → 慣常行為 → 獎勵

誘發: 看到新技術文章
慣常行為: 開始學習和實作
獎勵: 完成一個小專案,獲得成就感

遊戲化實戰:動物森友會機制解構

書中提到「動物森友會」的八角動力框架:

  1. 史詩意義與使命感:你是在建設自己的島嶼
  2. 進步與成就感:每天都有新的家具和動物
  3. 創意授權與回饋:可以自由設計島嶼布局
  4. 所有權與佔有欲:這是你的專屬島嶼
  5. 社會影響力與同理心:可以拜訪朋友的島嶼
  6. 稀缺性與渴望:限時活動和稀有物品
  7. 不可預測性與好奇心:每天都有驚喜
  8. 損失與避免:如果不玩,花會枯萎

德雷福斯模型:專業技能的等級分定

新手(Novice): 需要詳細的規則和指導
進階初學者(Advanced Beginner): 開始能夠處理情境
勝任者(Competent): 能夠制定計劃和處理問題
精通者(Proficient): 能夠從經驗中學習
專家(Expert): 憑直覺行事,不需要思考

應用解法:切碎煩惱,推進正循環

1. 切碎自己的煩惱

把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
大問題: 我想學會微服務架構
小問題: 今天先學會 Docker 的基本操作

2. 重新設定小目標、大目標

小目標: 每週完成一個技術小專案
大目標: 三個月後能夠設計完整的微服務系統

3. 刻意練習、上癮

建立習慣迴路,讓學習變成上癮:
誘發: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學習新技術
慣常行為: 實作一個小功能
獎勵: 在社群分享成果,獲得讚數

4. 將自己推進正循環

學習 → 實作 → 分享 → 獲得回饋 → 更有動力學習

我的實際應用:學習 Kubernetes

用流程學習法學 K8s:

錯誤方式: 先學 Pod、Service、Deployment 的概念
正確方式: 先部署一個簡單的應用,看到它跑起來

具體流程:

  1. 興趣階段: 用 minikube 快速啟動一個 Hello World
  2. 認真階段: 理解為什麼需要 Pod、Service
  3. 投入階段: 重複部署不同類型的應用

結果就是,我比傳統學習法快了三倍掌握 K8s 的核心概念。

總結:學習要像建房子,先搭骨架再填細節

傳統學習法就像「先學磚頭的化學成分,再學怎麼蓋房子」。

流程學習法就像「先蓋一個小房子,再理解為什麼要用這種磚頭」。

三個原則:

  1. 從流程學起,不要從基礎知識學起
  2. 讓程序知識進入系統1,變成直覺反應
  3. 用結構化思維拆解問題,建立學習框架

從今天開始,試著用流程學習法學習任何新技術:

  1. 先做出一個「能動的東西」
  2. 再回頭理解「為什麼能動」
  3. 最後重複練習,讓技能變成直覺

你不是在「學知識」,你是在「練技能」。

明天我們來聊聊,如何寫出讓同事和主管都讚不絕口的程式碼。

#流程學習法 #程序知識 #刻意練習 #心流狀態 #吳桑泥的升級書單


上一篇
【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Day6 遊戲化學習:讓學習像打遊戲一樣上癮
下一篇
【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Day8 別讓三個月後的你,痛恨現在的自己:重讀《Clean Code》
系列文
【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私心大分享8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