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8
0
佛心分享-IT 人自學之術

小小工程師從職場實例,看 IT 團隊如何協助企業數位轉型落地系列 第 8

Day8 Project: Engineer Standard Alignment and Version One definition - 專案始動 - 工程定錨 - Situation

  • 分享至 

  • xImage
  •  

今天來聊聊在數轉前還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工程定錨」,以下是以組織過往的故事來看看何謂工程定錨,要處理的是什麼面向?

Situation

  • 如前面章節所述,當專案目標跟執行架構都定義完也啟動後,我們進行了現行作業流程、配套系統跟環境、相關數據、負責單位、負責人、及相關制度的盤點,在進一步拉近組織管理現況認知,跟實務面組織運作狀況的差距,另一個面向上來說,我們也是同步要找出現行流程架構的限制,避免專案目標不切實際,也防範一些看官(假專家) 的風涼話(如 MOMO 都可以,為什麼我們不可以..等等)。
    另一方面,也要破除一些認知錯誤的問題,會啟用數位轉型這個專案,就代表原先的運作模式應該是有落差,無法達到組織想要達到的目標,那為什麼會這樣?管理會議不是都有開嗎?細想一下,這些主管真的會即時反應組織的問題嗎?他們真的會跟大老闆說他想要的其實做不到嗎?所以需要之前的盤點跟再溝通,讓大家的認知一致,因為因應數位轉型的異動要開始了,筆者團隊過往的經驗,如果沒有釐清這一段,一開始異動,就會有人說這問題以前都沒有呀(真的嗎?發誓喔,天打雷劈那種喔,敢不敢?),這問題都是轉型帶來的呀,所以照筆者團隊經驗,現況認知釐清,目前限制釐清(可以做到的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 另一方面,既然專案要開始了,我們要先做到這些異動不會造成不可承受的影響(裁員不要裁到大動脈,系統更新不要毀了服務),工程維運的起手式,如備份是否有落實,各服務異常時的影響跟可容忍時間,大家要把遊戲規則先說清楚,不然光救火背鍋就可以把整個專案搞垮了,所以工程單位要確保每次的異動,在解決方案跟數據層面上,都有妥善的過版(release)及異常回復程序(rollback)計畫,最不濟,備份也可以上場救援,先求服務不死,再求進一步優化。

    • 舉例說明,當初盤點時,關於客服系統,CEO 在高階主管會議上說,客服系統不影響主要服務流程,就算當一天也無所謂,但是隔兩天,系統就真的出事了(真的不要亂立Flag…),一個鐘頭後,CEO 就爆了,每次處理類似的專案都一樣,總是有人以為他是義和團的,刀槍不入,火裡來、水裡去,沒問題的,然後就上桌被當菜吃掉了。
  • 再來是既然我們要前進了,那有沒有是以前沒考慮到,考量不周全的,因應未來挑戰的,可以在這次的改進計劃中同步解決,所以可以在前述章節中,看到一些標準(ISMS、PIMS、BCMS、ITSM、NIST)的相關要求,有些是組織期望要做到合規的,有些是借鑒標準來改善組織內部架構的(再說一次,假專家真的超級多的,不然就不會歪到這種程度了),另外在企業責任上,組織有符合社會期待嗎?是不是同步要改善這些認知,在體質改善的同時,一步步對齊現代的價值標準,因為這樣,我們有哪些事情要同步進行?

    • 舉例說明,因組織特性,當初有問一個問題,當一個人捐款 100 元時,他可以知道他的 100 元去了哪裡了嗎?大家都說可以,但是從資訊架構跟數據結構上來看,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目前架構的維度就是在專案的層級收斂,捐款專案跟資助專案的關係也不是簡單多對多的關係,這就很典型,管理認知跟現況的差異,那我們在此專案要做到這一步嗎?照資源盤點找出的限制來說,這跨度太大了,缺少的資源太多了,所以比較現實的是,我們在這一專案應該是要把目前的架構跟數據資料清洗跟整理,配合各責成單位進行下一代架構討論,要回答這個問題要以現狀去整理適切的回答方式,所以這邊就會多出一個未來要解決的標準。
  • 這邊列出相關考量的標準供大家參考

    • 該組織的專案場景

      • 以雲端為中心的行動化辦公室(數位賦能)
      • 以數據為核心的數位營運團隊(數據應用)
    • 配合預設成功場景,從使用面、服務面、安全面考量要做的事項,整體思路可參考 ITIL v4 標準發想。

    • 使用面

      • 為減少維運的難度,使用者的終端設備應該要統一幾種規格,並跟供應商簽好適當的支援合約,以改善服務效率。
      • 內部服務存取應該是僅限組織成員,管控設備,在允許的時間存取等,這邊標準可以參照 NIST Zero Trust 標準發想。
      • 統一全組織溝通平台及協作工具,如導入 MS O365 解決方案。
      • 資訊部門因應專案管理跟服務品質改善,可參考 Agile, Scrum, Kanban, DevOps, SRE, DORA 標準發想。
    • 服務面

      • 常規性的基礎服務監控有沒有到位?
        • 基本監控,如服務使用量異常(CPU, MEM, DISK, Network ... etc)。
        • 使用者行為異常,如異常存取,半夜不睡覺在工作?早上在台灣,晚上在美國?防火牆不通的,你現在通了?客服單位成員要存取管理者帳號?這邊一些標準落實可以參考 ISMS, PIMS 標準發想。
      • 數位韌性(起碼服務要不能陣亡,不要創造更多的問題)
        • 備原架構設計(從系統、網路、應用程式、數據,分暫存、長久儲存,跟即時、批次,本機、地端、遠距等備份模式進行考量),這邊一些標準可以參考 BCMS 標準發想。
        • 異常實時監控
          • 如程式配套的 log, 異常即時處理程序, Alert, 可參考可觀測性標準發想。
          • 使用者作業模式,盤點系統服務功能是否合宜,如大家共用帳號,所有資料都可以一鍵下載,這麼友善的系統目前已不多見了,在系統及流程改善前,這些異常行為有沒有被監控。
    • 安全面

      • 通常傳統組織在資安落實上是比較薄弱的,在導入資安維運程序並進行與一般常規程序同步整合時,可參照以下標準發想。
        • NIST Cybersecurity Framework
        • PCI DSS
        • ISMS
        • PIMS
        • CIS control
        • GDPR
        • CCPA
        • DPA
        • Zero Trust
  • 其他還要一些比較 operation 對應標準異動

    • 如組織採購程序配合專案該如何在符合規定下,考量效率,進行配套調整。
    • 人員考核標準跟汰換程序相關的規定是否合宜,如何進行配套調整。
  • 這邊要說明的是,在確保服務不會在異動中陣亡的目標,其實不是僅僅把現狀保存下來,而是如何正確的保存下來,參考這些標準就是要做到怎麼正確的保存下來。
    舉例來說,過去的系統也有做備份,但僅有一種備份方案,檢查後,復原程序要三天,因為系統的承載力跟空間無法有效配套,這就是個非常不切實際的備份作業。那 ISMS 的資訊資產盤點跟風險評鑑,就可以提供一個可借鑑的方法,去定義我們怎麼看這件事,這就是列出這些標準讓大家思考,異動開始前,我們要怎麼做到可接受風險,才確保我們已經進行適當的遊戲備份了,起碼出問題,我們還可以從備份點開始,不會被打回新手村。

以上是相關 Situation 分析,其實談到大多是維運面向,並且方向相當多元,大家可以想想為什麼...
後面,我們明天繼續囉,
to be continue...


上一篇
Day7 Project: Resource Inventory - 專案始動 - 資源盤點 - Action & Result
系列文
小小工程師從職場實例,看 IT 團隊如何協助企業數位轉型落地8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