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9
0
IT 管理

AI 時代,IT 職人養成系列 第 9

AI 時代,IT 職人養成 Day09:企業電腦選購實戰指南 - IT 工程師必備技能

  • 分享至 

  • xImage
  •  

萬能的 IT

台灣企業 IT Support 工程師似乎是萬能的,需要懂技術、還要知道 AI ,連選購電腦這檔事,中小企業往往還要落在 IT 哩,因為往往只有 IT 工程師懂得電腦。

IT 工程師選購電腦,只要掌握本文章的一些提醒,選購起來就不會太難。

💡 IT 工程師不只要會修電腦,還要會幫企業選對電腦

選購前的考量

  1. 使用年限:
  • 台灣中小企業桌上型電腦,往往是沒有壞就不會想要換,其實電腦舊電腦速度太慢,對公司反而是不好。
  • 筆者的經驗是,台灣中小企業的電腦使用年限,大概落在 5~7 年之間,甚至更久。
  • 筆者建議:企業電腦應該設定使用年限,使用年限到了,即便電腦沒壞也該做汰除,因為電腦會一直更新,更新個幾年之後,速度就會變慢,也會影響公司運作效率。
    • 筆者服務過外商公司,他們公司是把電腦使用年限訂為三年,三年到我就要主動幫他們買新電腦、汰換舊電腦。
    • 台灣中小企業,筆者建議桌上型電腦可以訂在 5~7 年或更短的使用年限;
    • 筆電建議使用年限在 3~5 年,一來是電池年限問題,再者也因為筆電的效能本來就比桌機稍微差一點,大概 3~5 年後,就跟不上時代的速度要求了。
  • 因為企業使用年限往往都拉很長,所以建議新購買時,規格盡量是一次到位。

💡 企業電腦要跑得快,汰換週期比你想的更重要。

  1. 用途:企業內電腦除了特殊用途之外,效能等級上大致是分為:文書用、繪圖用、影片剪輯用;另,還有是否需移動使用的考量(桌機 vs 筆電)。
  2. 預算:
  • 老闆心裡通常是有預算範圍,但往往不明說,就怕電腦降價而被買貴。
  • 以筆者這麼長時間觀察:硬體上,新電腦的價格波動都不大,文書用的電腦,大部分企業選 2~3 萬元之間的,一般繪圖用的可以選到 4 萬元左右或更高。但也有看過:跑特殊繪圖軟體插件的電腦,一台就二三十萬的。
  • 估預算時,建議也需要考量軟體,有些就軟體,可能無法在新的作業系統上執行。

💡 預算不是限制,而是規格的指南針。

📊 常見配置建議速查表

用途 CPU 記憶體 顯示卡 預算範圍
文書處理 i5/R5 16GB 內顯 2-3萬
繪圖設計 i7/R7 32GB RTX 3050+ 4-6萬
影片剪輯 i9/R9 32GB+ RTX 4060+ 6-10萬
  1. 系統的考量:
  • 目前主要就 Windows 與 Mac 兩大系統在考量,這個呢?純粹就個別使用者的偏好。
    • 這幾年 Ubuntu, Rocky, Debian, Fedora 等 Linux,台灣各有擁護者,Linux 逐漸也可用於企業辦公使用,但仍僅存在個別技術比較好的人身上。

💡 系統選擇,不只看習慣,更看企業的生態。

  1. 筆記型電腦:需考量一天在外面使用的時數,會依此考量電池大小。
  2. 品牌信仰問題:
  • 大部分企業有習慣採購的電腦品牌。
  • 組裝 vs 品牌:
    • 組裝電腦:通常會選用最新的硬體規格。
    • 品牌電腦因同一種規格,已經有比較多的出貨數量,維持組合上的穩定性比較容易做好。
    • 這些年,組裝 vs 品牌的距離有彼此拉近的現象。

開始選購電腦

上述選購前的考量,如果已經確定,筆者會建議在預算允許下,把規格買到最好,這樣才能在用得很久之後,效能不至於太差。建議的步驟如下:

  1. 先決定記憶體大小、硬碟大小
  • 文書用的記憶體,選 8G, 或 16G,現在 16G 已是很普遍,因為價差不大。繪圖用的 16G 其實可以,但能有 32G 更佳。
  • 硬碟就看公司是否有 NAS 或 檔案伺服器,如果有,500G 以上已足夠、1T 的是很普片,這些價差也不大。影片剪輯的硬碟空間,需要大一點。
    • 現在硬碟出貨,預設都是 M.2 的了,這個速度非常可以,每種用途都可以。
  • 至於記憶體速度,那是配合 CPU 架構選最快的。
  • 這兩項,現在基本上都不太需要選,RAM 16G、硬碟 1T 就對了。這樣,這兩項就搞定了、不用多想囉。
  1. 作業系統,Windows 記得要選 專業版。家用版少了企業內整合與管理的功能,此外 家用版要有一個 Microsoft 帳號,這個對 IT 人員來說很討厭、徒增管理困擾。

💡 CPU 決定上限,RAM 決定體驗,SSD 決定能存多少資料。

  1. 影響價差最大的在 CPU、GPU:
  • 筆者最簡單的選法,是這樣子選的:
    • 文書機選最新一代的 i5, 或 i3 ,預算不夠則選上一代、或上上一代的。
    • 繪圖用的選最新一代的 i7 ,預算充裕選 i9 ,預算不夠選 i5 或上一代的 i7。需要搭配一張中等等級的 獨立顯示卡。
    • 影片剪輯選 i9 ,需要 獨立顯示卡:盡量選好一點的。
    • 外出用的筆電:盡量選省電的 CPU、GPU,現在有出 AI PC 的 CPU/GPU/NPU 組合很不錯,雖貴但值得。
  • 這個選法,每個工程師有自己的見解,可以互相參考,沒有絕對哪個方法最好。
  1. 額外需求:
  • 網路速度:一般 1G 網路已OK 。但若剪影片,若需要高速存取,則須 2.5G 或 10G 網路。
  • 有沒有網路孔:桌機放置位置如果沒有網路孔,可能就得有 wifi 介面。
  • 無線鍵鼠的需求。
  1. 最後考量是:電源、機殼。
  • 電源主要是搭配 CPU、 GPU 耗電量而定,這個可以請賣家的工程師幫忙計算。

接下來,就關鍵組件的選擇,再仔細說明。

CPU 的選擇

  1. CPU 的規格比較複雜、難分辨,但對 IT Support 工程師而言,需要找到最合適的 CPU。
  2. 可以打開 PC Home 網站,
  • 點選 PC Home
  • 點選 3C > 商用電腦 (商用電腦為商業使用考量,且大都搭配 Windows 專業版)
  • 可以根據預算、自己喜好品牌、機殼大小...,找個幾台,並記下 CPU 型號。
  • 筆者示範: U7-255H ,您可以多找幾個型號來評比喔。
    PC Home 電腦選擇
  1. Google 查 U7-255H ,點進 Intel 官網
  • 會看到這些資訊
    Intel 網站 - U7-255H
  • 一些關鍵資訊,如下:
    • 整體峰值 TOPS(Int8):96 ,
      • TOPS 是這兩年才出現的 算力 衡量標準,有出現 TOPS 表示這是很新的 CPU。
      • Microsoft 定義:要被稱為 AI PC ,至少要有 40 TOPS 以上
      • TOPS 是綜合:CPU、GPU、NPU 三者算力。
    • CPU 核心數:16 ,表示這是 16 核心的 CPU ,文書用通常 6 核以上就不錯。
    • 渦輪功率上限:115W ,表示最高會使用到 115W 的電力。
    • 推出日期: Q˙25 ,是今年第一季,那就是最新一代的。Intel CPU 大致是一年一代。
    • 出現 GPU Specifications :表示這是一顆包含 GPU 的 CPU (正規講:CPU GPU 拚在一起的稱為 APU)
    • GPU 峰值 TOPS: 74 ,74 很高,但 TOPS 是新的算力標準,跟舊的 GPU 就很難直接對比。GPU 通常要再找一下 GPU 專用記憶體有多少,不過這裡沒記載。
    • 有出現 NPU 規格 :表示這顆有 NPU
    • 記憶體規格:這邊會講 這顆 CPU 最大可以搭配到 128G 記憶體,記憶體需使用 DDR5 / LPDDR5 ,還有搭配的記憶體的速度。

💡 TOPS 已成新指標,AI PC 將改寫選購邏輯。

  • 看這些,主要是要評選。
  1. 查 CPU enchmark
  • CPU benchmark 網站
  • 輸入 255H ,找到 Intel Core Ultra 7 255H 這顆 CPU
    查 CPU enchmark
  • 紀錄 CPU Mark :分數是 30,800
  • 這種 CPU benchmark 網站不只這一個,都可參考。筆者習慣用這個而已。
  • 另,也可 Google "CPU 天梯" ,這裡有人整理。
  1. 以上這些查出來,列表,您就可以依此比較 CPU 性能,進而比較了。
  2. CPU 性能比較的論述與方法,非常多,專業硬體工程師則是非常講究,我們企業 IT Support 工程師,因已鎖定企業內一般用途,做以上的比較,是足夠做判斷了。
  3. AMD CPU 目前也滿多人選用的,早期擔心相容性問題,最近很少人擔憂這個了,選用 AMD 的人,覺得 性價比很高,又是 台積電生產的,品質有信心。
  4. 如果是很簡單的使用,只是上上網、收收信,像是 Intel N100, N150 的 CPU 也滿夠用的,主要是這樣一台在一萬元上下而已。
  5. 最近 Windows 也支援 ARM CPU,效能不錯、很省電,軟體相容性已大有進步,有挑戰 Intel/AMD CPU 的潛力,不過要小心,有些傳統印表機的驅動程式,可能還沒有支援。

獨立顯示卡的選擇

  1. 我們一樣以現有市場可以採購到的來進行評比、選購。
  2. 一樣打開 PC Home 網站,
  • 點選 PC Home
  • 點選 3C > 顯示卡
    PC Home 獨立顯卡
  • 可以根據預算、自己喜好品牌...,找個幾個來比較。
  • 筆者個人偏好,可供參考:
    • 品牌:NVIDIA, AMD, Intel ,通常選 NVIDIA
    • 看預算,企業繪圖,一般選 RTX 3050 , 五六千元的,比較能被接受。
    • 這個價差很大,主要就看預算囉,預算有支援下買最好的原則,對了,記憶體盡量選大一點的。
  • 大概就這樣。

哪裡買?

以上只是選規格的過程,至於 哪裡買,就讀者自己決定囉!或許公司已有經常配合的廠商可以協助您。

Mac 電腦的選購

Mac 電腦的選擇相對容易一點,只要上 Apple 網站,依照網站的引導,就可以選購到適合的電腦囉。

您自己試著挑選看看喔

如果老闆今天丟給你 25,000 元,讓你去買一台文書桌機,你會怎麼挑?您如何選到一台最合適的電腦,規格如何?您可以練習看看喔。

另, 原價屋網站 也滿推薦給大家的,這裡每一項選擇改變後,都會知道價格、用電量。非常方便

小結

本篇文章從 IT 工程師的實務角度出發,系統性地介紹企業電腦選購的完整流程。從使用年限、用途分析到預算規劃,再深入到 CPU、GPU 等核心組件的評選方法,提供了一套可參考的選購指南。筆者建議「一次到位」的採購策略,因為企業電腦往往使用年限較長,初期投資適當的規格能有效避免後續效能瓶頸。

隨著 AI PC 概念興起,TOPS 算力標準也成為新的評估指標。IT 工程師不僅要懂傳統的 CPU、GPU 規格比較,更要理解 NPU 等新技術對企業工作效率的影響。透過善用 PC Home、原價屋等線上平台,搭配 CPU benchmark 網站進行客觀評比,能讓選購決策更加精準。未來 IT 職人必須持續關注硬體發展趨勢,才能為企業做出最佳的技術投資決策。

💡 選電腦,就像選戰馬;選對了,才能跑得快又久。

💡 一次到位的投資,換來長年以後的電腦還有戰力


上一篇
AI 時代,IT 職人養成 Day08:擴充與周邊設備:核心之外的核心
系列文
AI 時代,IT 職人養成9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