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0
0

在軟體開發的世界裡,敏捷(Agile)似乎成了所有問題的解答。許多公司宣布「我們開始敏捷了!」接著,團隊的行事曆上就多了一堆會議:standup meeting、sprint planning、retrospective meeting 等等。

但一個常見的困境是,即使擁抱了敏捷,許多團隊依然感到效率低下,專案依然被延遲。這時,我們必須反思:敏捷的價值,真的只在於這些儀式嗎?

敏捷開發不是一個「銀彈」,它無法自動解決所有問題。如果只採用其形式,卻沒有理解其背後的核心本質,那這些儀式只會成為團隊的額外負擔。

掉進「儀式化」的陷阱

許多團隊只複製了敏捷的外殼,卻沒有敏捷的思維。以下是幾個常見的「儀式化」例子:

  • Standup meeting:standup meeting 變成向主管報告進度的單向會議,而不是團隊成員之間快速同步資訊、彼此協作的機會時,它就失去了敏捷的意義。
  • Sprint planning:當 sprint spring 變成 PM 或主管單方面分派任務,而不是團隊成員共同討論、承諾工作量的協作過程時,它就變成了一場沒有意義的任務指派會。
  • Retrospective meeting:當回顧會議變成一場單純的抱怨會,卻沒有提出具體、可執行的改進措施時,它就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機會。

這些儀式本身沒有錯,但當它們脫離了「人與互動」這個核心,就會變成一場形式化的表演。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4/20110504rx2isEgx05.png

儀式背後的敏捷本質

要讓敏捷真正發揮價值,我們需要回到其背後的核心本質:

  • 擁抱變化:敏捷的精髓是「回應變化,重於遵循計畫」。如果心態依然是「需求一旦簽核,就不能變動」,那麼再多的敏捷儀式也無法幫助到團隊。
  • 心理安全感:一個健康的敏捷團隊,需要成員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才能在 retrospective meeting 中誠實地指出問題,並大膽地提出新的想法。
  • self-organization 與 ownership:敏捷強調團隊的 self-organization 能力。當團隊成員真正為專案負責,他們會自發性地在 standup meeting 中協作,並在 sprint planning 中做出可靠的承諾。

敏捷的價值,從來不在於那些看得見的儀式,而是在於那些看不見的思維與文化

資深工程師的軟實力:從程式碼到影響力

當工程師參與敏捷開發時,發現團隊只是意圖遵守 Scrum 框架,而沒有理解敏捷的本質,此時,我們需要主動幫助團隊理解敏捷的本質,並引導團隊建立一個能夠持續學習、彼此信任、且能真正回應變化的文化。

這正是資深工程師的軟實力所在,我們的價值不只在於解決技術問題,更在於優化流程、提升團隊效能

敏捷不是一個「開箱即用」的解決方案,它是一個需要團隊共同投入、持續學習與適應的旅程。敏捷的價值,最終藏在團隊文化裡,而不是行事曆上


上一篇
第 9 天:聊聊軟體生命週期(SDLC):軟體開發不是只有敏捷
系列文
資深工程師的軟實力修煉:從程式碼到影響力的 30 堂課1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