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7
0

想像一下,你正在使用 WhatsApp 發送訊息,按下發送鍵的瞬間,訊息就出現在對方的手機上。這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系統需要在毫秒內完成訊息路由、加密傳輸、多裝置同步、離線推送等複雜操作。

當這個場景放大到每天 400 億則訊息、數十億用戶同時在線時,架構設計的挑戰就變得極其有趣。
WhatsApp 如何用 50 個工程師支撐每天 400 億則訊息?Discord 怎麼讓單一伺服器承載 1500 萬用戶?Telegram 為什麼能用 30 個員工服務 10 億用戶?

這些看似不可能的數字背後,隱藏著精巧的架構設計與技術選擇。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即時通訊系統的架構設計,從訊息路由機制、群組管理策略到跨裝置同步方案,理解如何建構一個能夠處理億級訊息、支援百萬併發連線的即時通訊平台。

場景定義與需求分析

業務場景描述

現代即時通訊系統已經從簡單的文字聊天工具,演變成整合了語音、視訊、檔案分享、協作功能的綜合通訊平台。用戶期待能在任何網路環境下獲得穩定可靠的通訊體驗,無論是在地鐵裡發送訊息,還是在跨國視訊會議中分享螢幕。

系統的核心價值在於創造無縫的溝通體驗。這意味著訊息要即時送達、永不遺失、並且保證端對端的隱私安全。

核心需求分析

功能性需求

  • 一對一聊天(點對點訊息、已讀狀態、輸入提示)
  • 群組聊天(支援 10 萬人大群、訊息廣播、角色管理)
  • 多媒體支援(圖片、影片、檔案、語音訊息、位置分享)
  • 訊息操作(編輯、刪除、引用、轉發、搜尋)
  • 語音通話(一對一、群組通話、螢幕分享)
  • 安全機制(端對端加密、閱後即焚、雙重驗證)
  • 多設備同步(訊息歷史、設定同步、無縫切換)

非功能性需求

  • 效能要求:訊息延遲 < 100ms(區域內)、< 300ms(跨區域)
  • 可用性要求:99.99% SLA、故障恢復 < 30秒
  • 擴展性要求:支援 1000 萬同時在線、每秒 100 萬訊息
  • 安全性要求:Signal Protocol 加密、前向保密性

核心架構決策

識別關鍵問題

技術挑戰 1:海量長連線管理

  • 系統需要同時維持數千萬個 WebSocket 長連線
  • 每個連線消耗伺服器記憶體和檔案描述符
  • 網路抖動導致的連線風暴可能瞬間壓垮系統

技術挑戰 2:訊息路由的複雜性

  • 快速定位訊息接收者所在的伺服器節點
  • 群組訊息的扇出(fan-out)爆炸問題
  • 離線訊息的暫存與推送機制

技術挑戰 3:多設備同步的一致性

  • 端對端加密下的多設備支援
  • 設備離線期間的訊息同步
  • 訊息順序與一致性保證

架構方案比較

維度 中心化架構 聯邦式架構 P2P 架構
核心特點 所有訊息經過中央伺服器 多個獨立伺服器互相通訊 用戶端點對點直接通訊
優勢 實作簡單、易於管理訊息順序容易保證 去中心化、容錯性高支援私有化部署 無需中央伺服器最強隱私保護
劣勢 單點故障風險擴展成本高 協議複雜跨伺服器延遲大 NAT穿透困難離線訊息處理複雜
適用場景 企業內部通訊中小規模應用 開放標準平台政府部門 高隱私需求臨時通訊
複雜度
成本 中等 較高 極低

決策思考框架

diagram1

系統演進路徑

第一階段:MVP(0-10萬用戶)

架構重點:

  • 快速驗證產品概念
  • 使用成熟框架減少開發時間
  • 單體應用便於除錯和部署

系統架構圖:

diagram2

關鍵架構變更:

  1. 技術選型

    • Node.js + Socket.io 快速實現 WebSocket
    • PostgreSQL 提供 ACID 保證
    • Redis 實現發布訂閱
  2. MVP 功能範圍

    • 僅支援文字訊息
    • 群組上限 100 人
    • 訊息歷史 7 天

第二階段:成長期(10萬-1000萬用戶)

架構重點:

  • 服務拆分提高可維護性
  • 引入訊息佇列解耦
  • 資料庫讀寫分離
  • CDN 加速多媒體

系統架構圖:

diagram3

關鍵架構變更:

  1. 連線層優化

    • Gateway 層統一管理 WebSocket
    • 連線池減少資源消耗 40%
    • 支援多協議接入
  2. 訊息可靠性

    • Kafka 提供至少一次投遞
    • Cassandra 持久化儲存
    • 訊息確認機制
  3. 水平擴展

    • 無狀態服務設計
    • 資料庫自動分片
    • 動態擴容支援

預期效能提升對比表:

指標 上一階段 本階段 改善幅度
單機連線數 1萬 10萬 10倍
訊息吞吐量 1萬/秒 50萬/秒 50倍
P99延遲 500ms 100ms 80%降低

第三階段:規模化(1000萬+用戶)

架構重點:

  • 全球多區域部署
  • 智慧路由優化
  • 冷熱資料分離
  • 邊緣計算加速

系統架構圖:

diagram4

關鍵架構變更:

  1. 全球加速網路

    • 就近接入降低延遲 60%
    • Anycast 自動導流
    • 智慧路由選擇
  2. 儲存優化

    • 冷熱分離降低成本 70%
    • 壓縮節省空間 40%
    • 生命週期管理

架構演進對比表格

階段演進總覽表:

架構特性 MVP階段 成長期 規模化
架構模式 單體應用 微服務 分散式+邊緣
資料庫 PostgreSQL Cassandra+MySQL ScyllaDB+HBase
快取策略 單機Redis Redis Cluster 多級快取
部署方式 Docker Docker Swarm Kubernetes
用戶規模 < 10萬 10萬-1000萬 1000萬+

演進決策指南表:

觸發條件 採取行動 預期效果
連線數 > 5萬 引入 Gateway 層 連線管理效率提升 10倍
QPS > 10萬 資料庫分片 寫入能力線性擴展
訊息量 > 1TB/天 冷熱分離 儲存成本降低 70%

技術選型深度分析

關鍵技術組件比較

通訊協議選擇:

技術選項 優勢 劣勢 適用場景
WebSocket 瀏覽器原生支援全雙工通訊 負載均衡複雜移動端耗電 Web為主場景
MQTT 輕量級協議離線訊息支援 需要Broker缺乏安全 IoT/移動場景
HTTP/2+SSE 多路複用標頭壓縮 單向推送實作複雜 需要相容場景
自訂協議 完全可控極致優化 開發成本高生態缺失 特殊需求場景

訊息儲存方案:

資料庫選項 優勢 劣勢 適用場景
Cassandra 寫入效能極高線性擴展 JVM GC問題查詢受限 大規模寫入
ScyllaDB 無GC延遲相容Cassandra 資源消耗大成本較高 低延遲需求
MongoDB 文檔模型靈活查詢功能豐富 分片複雜一致性弱 中等規模
HBase 成本低與Hadoop整合 運維複雜延遲較高 大數據分析

技術演進策略

  • 初期選擇開發效率高的技術棧快速驗證
  • 成長期逐步引入高效能組件
  • 成熟期深度優化甚至自研關鍵組件
  • 保持介面穩定支援平滑遷移

關鍵設計模式(選用)

設計模式應用

訊息路由模式:

  • 智慧路由器維護全局用戶位置資訊
  • 路由快取降低查詢延遲到微秒級
  • 群組訊息根據規模動態選擇推拉策略

連線管理模式:

  • Actor模式實現連線隔離
  • 每個連線對應獨立Actor
  • 故障不會造成連鎖反應

最佳實踐

  • 訊息冪等性設計防止重複處理
  • 優雅降級保證核心功能可用
  • 多級快取策略提升查詢效能

實戰經驗與教訓

常見架構陷阱

  1. 盲目追求新技術

    • 錯誤:頻繁重構系統採用新技術
    • 正確:技術選型基於實際需求
    • 原因:穩定性是通訊系統的生命線
  2. 過早優化架構

    • 錯誤:一開始就設計複雜微服務
    • 正確:從單體開始漸進演進
    • 原因:複雜架構增加開發運維成本
  3. 忽視資料一致性

    • 錯誤:為效能犧牲一致性
    • 正確:明確一致性模型
    • 原因:用戶對訊息順序極其敏感

業界案例分析

WhatsApp 的極簡架構哲學
參考文章

發展歷程

  1. 初期(2009-2011)

    • 架構特點:Erlang單體應用,FreeBSD系統
    • 技術:Erlang/OTP + Mnesia + XMPP
    • 規模:數百萬用戶,10人團隊
  2. 成長期(2012-2014)

    • 主要改進:BEAM虛擬機優化,自研媒體儲存
    • 遇到的挑戰:多媒體訊息儲存爆炸
    • 解決方案:開發專門的媒體pipeline
  3. 成熟期(2014至今)

    • 當前架構特點:每台伺服器100萬+連線
    • 技術創新:極致優化的Erlang應用
    • 團隊規模:僅50名後端工程師

關鍵學習點

  • 學習點 1:選對語言比優化更重要,Erlang天然適合高併發
  • 學習點 2:簡單架構的威力,避免過度工程
  • 學習點 3:深度優化關鍵路徑勝過廣泛採用新技術

Discord 的垂直擴展奇蹟
參考文章

發展歷程

  1. 初期(2015-2017)

    • 架構特點:Elixir應用 + Cassandra儲存
    • 技術:繼承Erlang併發優勢
    • 規模:百萬用戶
  2. 轉折期(2017-2019)

    • 主要改進:從Cassandra遷移到ScyllaDB
    • 遇到的挑戰:JVM GC導致延遲尖峰
    • 解決方案:採用無GC的ScyllaDB
  3. 突破期(2020至今)

    • 當前架構特點:單伺服器1500萬用戶
    • 技術創新:Rust服務 + 被動連線
    • 未來發展:持續垂直優化

關鍵學習點

  • 學習點 1:垂直擴展潛力比想像中更大
  • 學習點 2:GC是效能殺手,關鍵路徑避免GC語言
  • 學習點 3:被動連線機制可減少90% CPU使用

監控與維護策略

關鍵指標體系

技術指標:

  • 延遲指標:P50/P95/P99(目標:50ms/100ms/200ms)
  • 吞吐指標:每秒訊息數(目標:> 100萬)
  • 可靠性指標:訊息投遞率(目標:> 99.99%)
  • 資源指標:CPU/記憶體/網路使用率

業務指標:

  • 用戶活躍:DAU/MAU(目標:DAU/MAU > 50%)
  • 訊息統計:日均訊息數(目標:> 50條/用戶)
  • 群組活躍度(目標:> 60%活躍)
  • 功能使用率:語音/視訊/檔案分享

維護最佳實踐

  1. 主動監控預警

    • 建立完善監控體系
    • 問題提前發現解決
    • 避免影響用戶體驗
  2. 灰度發布策略

    • 新功能逐步放量
    • 快速發現問題回滾
    • 降低故障影響範圍
  3. 容量規劃管理

    • 基於歷史預測需求
    • 提前擴容避免瓶頸
    • 成本與效能平衡

總結

核心要點回顧

  • 併發模型是即時通訊系統的基礎,選擇正確的模型比後期優化更重要
  • 簡單可靠的架構能夠支撐超大規模,WhatsApp 是最好的證明
  • 垂直擴展潛力巨大,Discord 單機 1500 萬用戶展示了優化的威力
  • 混合策略最實用,推拉結合、冷熱分離、同步異步並用
  • 漸進式演進思維,預見但不過度設計,保持架構演進能力

設計原則提煉

  • 併發模型優先:選擇適合高併發的技術棧
  • 故障隔離設計:將系統劃分為獨立失敗域
  • 智慧路由策略:根據場景動態選擇路由方案
  • 資料一致性保證:明確定義並實現一致性要求
  • 成本效能平衡:在可接受成本內追求最佳效能

進階延伸的關鍵字

針對今日探討的即時通訊系統設計,建議可從以下關鍵字或概念深化研究與實踐,以擴展技術視野與解決方案能力:

  • BEAM虛擬機與Actor模型:深入理解Erlang/Elixir的併發模型,掌握百萬級連線管理的核心技術。

  • Signal Protocol實作:研究端對端加密協議的具體實現,包括雙棘輪演算法、前向保密等核心概念。

  • QUIC協議與WebTransport:關注下一代傳輸協議的發展,了解其在降低延遲、提升可靠性方面的優勢。

可根據自身興趣,針對上述關鍵字搜尋最新技術文章、專業書籍或參加線上課程,逐步累積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

下期預告

明天我們將深入「線上遊戲系統」的架構設計。遊戲系統對即時性的要求比聊天更加嚴苛——玩家期待 16 毫秒內完成一次畫面更新,任何延遲都會直接影響遊戲體驗。我們將探討如何實現即時狀態同步、作弊偵測機制、以及遊戲特有的匹配系統設計。


參考資源


上一篇
搜尋引擎系統 - 從索引建構到智慧排序的規模化挑戰
系列文
30個系統設計實戰:全端工程師的架構修煉17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