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領域,一個常見的悖論擺:如何能堅持技術上的卓越與正確性,同時又避免因支配性風格而損害長期的影響力與人際關係?
許多工程師都曾遇過那種總是正確、總想主導討論直到獲勝的同事,也是他們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或是展現自己的影響力。
這種風格雖然通常能達到目的,但卻會耗盡會議室的「氧氣」,讓其他人出於無奈而配合,而非真誠的認同。長此以往,這種「霸權式」的正確性會侵蝕長期影響力。
真正優秀的工程師不是透過權威來支配他人,而是透過引導與影響來達成目標。這需要我們在技術上建立深刻見解的同時,也具備實用主義、對技術的不可知論,以及對自我的懷疑。我們將會議視為專案和人際關係的延續,而非一場零和辯論。
對技術的不可知論具體來說,它包含了以下幾個層面:
這是一種積極傾聽的形式,目標是真正理解會議室中其他人的觀點。
透過提問,不僅能獲取更多背景資訊來完善自己的觀點,也能展現善意、深化關係,讓其他人覺得自己的聲音被聽見。
雖然好的會議有清晰的目的和議程,但許多臨時討論或特別會議並非如此。
清晰地確認共同目標,有助於保持對話的效率,避免會議在沒有結論的情況下結束。
許多工程師進入討論時,目標是讓房間裡的其他人同意自己的方法,這使得每次會議都變成了一場零和辯論。即使他們的方法最終被採納,他們也未能從他處學習,且房間裡的其他人很可能不會感到振奮。
上述方法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有效,但面對不願妥協或不願傾聽的「惡棍」時,則需要不同的策略:
如果需要長期與某人共事,你應該誠實且友善地給予反饋,並做好記錄。如果沒有改善,則應將具體的擔憂溝通給他們的主管。
優秀的技術成就固然重要,但維護人際關係對於長久的影響力同樣關鍵。許多工程師因缺乏支持而難以取得進展。如果希望避免這種命運,就必須在「永遠正確」的同時,永遠不停止練習這些維護關係的策略。
以關係為中心的影響力更強大,職涯的持久性與取得傑出成功同等重要,且同樣取決於維護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