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2
0
IT 管理

AI 時代,IT 職人養成系列 第 12

AI 時代,IT 職人養成 Day12:行動裝置管理——方便、可用、安全

  • 分享至 

  • xImage
  •  

使用者主要入口之一:行動裝置

由於智慧型手機的興起與普及,在 2014-2019 年間,有一個新的訴求:行動優先(Mobile First),尤其在網頁的設計上,更是講究 Mobile First 。同一時期,企業應用上,Office 365 也推出 手機/平板 的版本,讓辦公軟體行動化。一時之間,讓行動工作變得可行。

到了 2020-2022 年,疫情加速遠距工作需求,使得可行的行動工作,變得普及。

時至今日 使用行動裝置工作,已是企業 IT 的顯學,也是不得不重視的一個環節。

💡 行動優先不是口號,而是企業競爭力的分水嶺。

行動裝置管理——方便、可用、安全,圖片由 DALL.E 產生

行動裝考量要點

企業期望移動的工作者 (外勤、業務、工程師...),也能有像在企業內一樣、甚至更高的生產力,需要兼顧:方便性、可用性、安全性

方便性

企業配備給移動工作者移動裝置 (比如 筆電...等),但也常常因預算因素,提供的移動裝置並不方便使用。筆者建議的方便性,有下列幾點考量:

  1. 即開即用、避免緩慢的開機等待:平板、手機通常可以即開即用,但許多筆電往往要等待開機時間,如果使用筆電設備,需要考量:可以平常都是休眠狀態,打開筆電蓋子的時間就完成喚醒休眠。
  2. 電力足夠一天的行程:平板、手機電池通常可以達到一天的電量,而筆電往往就不容易達到,導致經常得要充電,這樣使用起來就有束縛感。
  3. 使用者體驗與支援:裝置操作要簡單直覺,避免員工為了連 VPN、開 App 太費神而影響應用,這不僅得有合適的設備、也得依賴:訓練與最佳實務,教同仁熟悉設備的使用。

筆者本身是一位移動工作者,每天有一半時間、甚至一早到晚都沒進辦公室,只是攜帶 筆電、平板、手機,即可完成日常的工作。筆電方面,我最為重視電池表現,直至去年找到一台 ARM CPU 的筆電,電池表現才讓我放心,可以不攜帶充電 Adapter,也減輕背包重量。

可用性

  1. 連線能力:穩定的 行動網路與 Wi-Fi,外勤人員要能隨時存取資料。
  2. 應用程式支援:
    • 工作上的應用程式,需要能支援。
    • 每家企業的移動工作者內容各有不同,有的企業有專屬 APP,只要在自家 APP 上操作即可完成工作,有的則需要操作 Office,在 Word, Excel 上進行工作。
  3. 應用程式資料存取:
    • 這也是每家企業有所不同。
    • 有的企業提供的專屬 APP,可以自動連線取得工作所需資料;
    • 有的則是透過 Office 雲端上的資料
    • 有的企業因安全性考量,需使用 VPN 連回公司存取資料。
  4. 文字輸入效率:工作上文字輸入量如果很大,可能還是需要有鍵盤才方便。
  5. 設備效能:需要兼顧 移動性與效能。否則若效能不足,也大打移動工作的可能性。
  6. 離線存取:在沒有網路的環境下,仍能處理文件,回到線上後自動同步。

移動工作環境、情境

移動工作是在什麼環境下工作,也是移動設備的考量。

  • 比如在不同辦公室間穿梭、或咖啡廳,有桌子。
  • 或是在安全停靠的車上工作。

安全性

移動工作過程,相較於企業內工作,更容易有遺失設備、被竊、或損壞的風險,如何保護資料是很重要。可以採用的方式有:

  • 加密(BitLocker、FileVault、Android/iOS encryption)
  • 帳號登入採 多因素驗證 (MFA)、生物辨識
  • 採用 MDM(Mobile Device Management)必要時可以遠端鎖定與抹除
  • 資料須能隨時同步到公司內部、或是雲端。
  • 若是 BYOD(自帶設備)情境下,可以考量使用 Container / Work Profile 隔離公司資料與私人資料。

💡 移動辦公的價值,不僅是能隨時上線,還在於能安全、可靠地持續上線。

各種行動裝置特點

筆記型電腦 (Laptop)

  • 最接近桌機的體驗,效能與相容性高。
  • 適合需要大量輸入(鍵盤)、多工處理、使用桌面應用程式的工作者。
  • 擴充性有限,但部分可更換 RAM、SSD。
  • 電池續航通常不如平板、手機,但近年 ARM 與高效能處理器有改善。
  • 最佳使用情境:移動中的完整辦公需求(文件撰寫、簡報、專業應用)。

平板電腦 (Tablet)

  • 輕便、隨時即開即用,續航力通常較佳。
  • 螢幕比手機大,適合閱讀、簡報展示、簽名。
  • 可搭配藍牙鍵盤、觸控筆,但輸入效率仍不及筆電。
  • 系統以 iPadOS、Android 為主,應用生態偏消費性,但也逐漸支援專業應用。
  • 最佳使用情境:會議展示、外勤簽核、簡單文書

智慧型手機 (Smartphone)

  • 行動性最高,隨身攜帶,隨時保持聯繫。
  • 即時通訊、郵件、行事曆、MFA 驗證等,是企業 IT 不可或缺的入口。
  • 使用者最熟悉,學習成本低。
  • 螢幕小、輸入效率低,不適合長時間文書處理。
  • 最佳使用情境:即時溝通、通知、快速審核/核准、雙重驗證

Chromebook

  • 採用 Chrome OS,雲端導向,主要依靠瀏覽器與 Web App。
  • 成本低、開機快、維護需求低,適合教育與基礎辦公。
  • 離線能力有限,重度依賴網路環境。
  • 資料多數存放在雲端(Google Drive),IT 管理相對簡單。
  • 最佳使用情境:教育環境、輕量辦公、雲端作業為主的企業

行動裝置特性與企業需求對照表

👉 不同行動裝置,不是誰取代誰,而是誰更適合哪種場景。

考量要點 筆記型電腦 (Laptop) 平板電腦 (Tablet) 智慧型手機 (Smartphone) Chromebook
方便性 - 開機速度較慢,但可用休眠快速恢復- 重量較大,攜帶感受較重- 電池續航有限,需常備充電器 - 即開即用,攜帶方便- 電池續航佳,一天可用- 輕便,適合臨時使用 - 行動性最高,隨身攜帶- 即時啟動,適合隨手操作- 電池續航普遍佳 - 開機極快(秒開)- 輕巧,續航力優於傳統筆電- 多數型號價格親民
可用性 - 完整支援桌面應用(Office、專業軟體)- 大量文字輸入方便- 離線處理能力佳 - 支援基本文書與簡報展示- 輸入效率受限,需鍵盤配件- 應用支援不如筆電全面 - 適合即時通訊、郵件、行事曆- 文書輸入效率低- 適合輕量或短時間任務 - 適合雲端應用(Google Workspace)- 離線能力有限- 適合瀏覽器為主的工作
安全性 - 可用 BitLocker/FileVault- 支援 AD、公司 IT 管理- 遺失風較低(多在室內) - 支援裝置加密、MFA- MDM 管理日漸普及- 外出使用遺失風險中等 - 支援 PIN/指紋/臉部辨識- 最常遺失,被竊風險最高- 需 MDM/遠端抹除保護資料 - 雲端帳號為核心(Google 帳號)- IT 管理簡單,可遠端控制- 資料多存雲端,遺失裝置風險低

📌 摘要:

  • 筆電:適合重度辦公,但重量與電力是限制。
  • 平板:強調展示、簽核,適合輕量任務。
  • 手機:最強行動性,但安全風險也最高。
  • Chromebook:雲端辦公好用,適合輕量與教育環境。

Mobile Devices 管理工具

💡 便利帶來效率,但只有管理才能帶來長久的安全。

Mobile Devices 管理上,的確也是頗費心力,目前可能的架構有:

1. 行動裝置管理 (MDM, Mobile Device Management)

  • 用途:集中控管手機、平板、筆電,企業 IT 能統一配置與維護。

  • 功能:裝置註冊、遠端鎖定/抹除、推送應用程式、限制安裝、檢查合規性。

  • 常見廠商 / 軟體

    • Microsoft Intune(整合 Microsoft 365、Azure AD,最常見)
    • Google Endpoint Management(Google Workspace 內建,支援 Android / iOS)
    • Apple Business Manager (ABM)(搭配 MDM 可零接觸部署、控管 iPhone/iPad/Mac)

2. 行動應用管理 (MAM, Mobile Application Management)

  • 用途:針對公司應用程式進行管理,而不是整台裝置,適合 BYOD。

  • 功能:App 容器化、公司/私人資料隔離、設定應用安全規則。

  • 常見廠商 / 軟體

    • Microsoft Intune App Protection Policies(可針對 Outlook、Teams、Office App 設定規則)
    • Google Android Enterprise Work Profile(在 Android 上建立「工作區域」,將公司 App 與私人 App 分開)
    • Apple Managed Apps(透過 ABM + MDM,企業可指定哪些 App 屬於受管控範圍)

3. 企業政策與最佳實務

  • 用途:規範裝置使用與安全需求,結合雲端平台提供政策套用。

  • 做法

    • 最低安全需求:必須啟用螢幕鎖、加密、MFA。
    • BYOD 政策:允許自帶設備,但需安裝企業管控工具。
    • 教育訓練:確保員工熟悉行動裝置正確使用。
  • 常見廠商 / 軟體支援

    • Microsoft:透過 Intune + Azure AD Conditional Access 建立安全規範。
    • Google:Google Endpoint Management 提供政策模板,可直接套用。
    • Apple:Apple Business Manager 與 MDM 配合,提供裝置註冊與政策落地。

MDM 管裝置、MAM 管 App、政策管人。

而 Microsoft、Google、Apple 三家已經把這三層功能,深度整合到各自的雲端平台裡。

💡 企業若無法管好行動裝置,生產力的捷徑很可能就是風險的缺口。

CompTIA A+ Mobile Devices 重點考綱整理

我們還很多工程師,並沒有重視 Mobile Devices 議題,往往認為:這不過是早期的 筆記型電腦。然而,現今的 Mobile Devices 重要性已不言而喻,筆者特別整理 CompTIA A+ 關於 Mobile Devices 考綱,如下,讓大家知道國際上重視的趨勢與程度。

區塊 主題 考綱重點 說明 / 延伸
比例 Mobile Devices 13% 的考題比重 在 Core 1 考試中,移動裝置是重要領域之一
1.0 監控、維護與替換行動裝置硬體 - 電池 (Battery) - 鍵盤 / 按鍵 - RAM - HDD / SSD - 無線網卡 - 隱私 / 安全元件 (例如生物辨識) - Wi-Fi 天線連接 / 放置 - 相機 / 麥克風 當學生看到行動裝置硬體出問題時,要會判斷哪些零件可替換或維護
1.1 比對配件與連接方式 - 各種連接方法:USB / USB-C / microUSB / lightning - 無線通訊:NFC、Bluetooth - 熱點 / Tethering - 配件:觸控筆、耳機、揚聲器 - Docking station / Port replicator 要會看裝置支援哪些接口,以及怎麼搭配週邊使用
1.2 行動裝置網路連線與應用支援設定 - 無線 / 行動數據網路 - 熱點、Wi-Fi - SIM / eSIM - 藍牙連線 - 位置服務 (GPS / Cellular) - MDM(行動裝置管理)與政策 - 同步 (聯絡人、郵件、行事曆、雲端) 這部分考的是裝置如何與網路、雲端、公司政策整合的能力
1.3 疑難排解行動裝置問題 - 硬體故障檢測與處理 - 連線 / 通訊故障 - 熱點 / 藍牙 / Wi-Fi 問題 - 電池 / 充電問題 - 顯示 / 觸控異常 - 裝置過熱、效能異常 要能根據症狀做排錯,並依流程修復問題

小結

行動裝置已經從「輔助工具」成為企業辦公的主要入口。從筆電、平板、手機到 Chromebook,各有優勢與限制,企業在挑選與部署時,必須兼顧方便性、可用性與安全性。

單靠硬體並不足以支撐高效與安全的行動工作,還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機制。MDM 管理裝置、MAM 管理應用、政策與最佳實務 則約束使用者,三者合一才能讓移動工作者具備「如在辦公室般」的工作效能。

CompTIA A+ 也將 Mobile Devices 獨立成章,反映出這是 IT Support 工程師必須正視的領域。對企業 IT 來說,行動裝置不只是要能用,更要能 安全、穩定、可控,才能真正發揮行動工作的價值。

👉 行動裝置不是桌機的替代品,而是企業的新入口。


上一篇
AI 時代,IT 職人養成 Day11: Windows 升級與遷移實務:備份、還原到安心換機
下一篇
AI 時代,IT 職人養成 Day13:除了 Windows:IT 工程師也需略懂 Mac 與 Linux
系列文
AI 時代,IT 職人養成13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