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4
0
自我挑戰組

《道德經》三十天閱讀之旅:初學者的經典探索系列 第 24

《道德經》Day 24: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為無為的行動智慧

  • 分享至 

  • xImage
  •  

程式設計與專案管理,看似是「做」的藝術,其實更是「不亂做」的學問。
越是複雜的系統,越需要在每一步中保持清明與節制。
老子在《道德經》第63至65章,揭示了從無為到玄德的行動哲學: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這三章,既是修身之道,也是寫程式與帶團隊的心法。

原文

通行版 第 63、64、65 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𥡴式。常知𥡴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帛書版 第二十三章 居位(63) / 第二十四章 處下(64) / 第二十五章 道注(65)

爲無爲 事無事 味無味
大小多少 報怨以德
圖難乎亓易也 爲大乎亓細也 天下之難作於易 天下之大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爲大 故能成亓大
夫輕諾必寡信 多易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 故終於無難

亓安也 易持也 亓未兆也 易謀也 亓脆也 易判也 亓微也 易散也 爲之於亓未有也 治之於亓未亂也
合抱之木 生於毫末 九成之臺 作於羸土 百仞之高 始於足下
爲之者敗之 執之者失之 是以聖人無爲也 故無敗也 無執也 故無失也 民之從事也 恆於亓成而敗之 故慎終若始 則無敗事矣
是以聖人慾不欲 而不貴難得之貨 學不學 而復眾人之所過 能輔萬物之自然 而弗敢爲


故曰 爲道者非以明民也 將以愚之也 民之難治也 以亓知也
故以知知邦 邦之賊也 以不知知邦 邦之德也
恆知此兩者 亦稽式也 恆知稽式 此謂玄德
玄德深矣 遠矣 與物反矣 乃至大順

白話翻譯

以「無為」的方式行事,以「無事」的心處理事務,以「無味」的態度品味滋味。
無論大小多少,都以德報怨。謀劃難事要從容易處入手,成就大事要從細微處開始。
天下的難事必定起於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於細微。
因此,聖人從不自以為大,所以才能成就其大。
輕易許諾的人必定缺少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人,最終會遇到更多困難。
所以,聖人對一切事物都保持謹慎,因此反而無難。

事情還安穩時容易維持,還沒有徵兆時容易預防。
微小時容易解決,初起時容易治理。
合抱的大樹生於毫末,九層的高臺起於一簣之土,千里的行程,從腳下一步開始。
強行作為者會失敗,執著固守者會失去。
聖人無為,所以無敗;無執,所以無失。
人們做事,常在快完成時失敗。若能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因此,聖人追求不追求的東西,不珍視難得的貨物;學習不學習的東西,修正眾人的過錯,從而輔助萬物的自然,而不敢強行作為。

古之善為道者,不是讓人民變聰明,而是讓他們樸實。
民難治,是因為太多小聰明。
以智治國,國之禍;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能明白這兩者的差異,就是玄德。
玄德深遠而自然,能與萬物協調共行,最終達到「大順」。

解析

一、為無為: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這句話聽起來矛盾,其實是提醒我們:不要被「做」綁架。
工程師最怕的不是沒事做,而是「太多想做的事」。
越多功能、越多重構、越多微調,反而讓系統變得難維護。

有時,最好的程式碼就是不需要寫的那一行。
懂得「無為」的人,不是懶,而是懂得權衡。
懂得「事無事」的人,不是逃避,而是能在無形中推動專案。

💡 職場啟示:
無為 ≠ 無能。
真正的高手,是在「該動時動,不該動時靜」。
行動少一分躁氣,結果多一分穩定。

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拆解大事的藝術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這三句話幾乎是所有敏捷開發 (Agile) 的核心哲理。
老子兩千多年前就說明了「任務拆解」與「漸進式開發」的智慧。

軟體專案往往因「太大」而失敗。
如果能「圖難於易、為大於細」,把任務化整為零,
每一步都在掌握中,最終反而能成就大系統。

💡 職場啟示:
千里之行,不在於企圖心,而在於腳踏實地。
專案從不是「一口吃成」,而是「一行 commit 累積」的結果。
先求「能跑」、再求「好看」、最後才求「完美」。

三、慎終如始:完成才是關鍵的修行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專案的失敗,常常不是因為不會開始,而是「快完成時的懈怠」。
最後10%的收尾,往往決定了產品能否穩定上線。

這句話提醒我們:

「開始時的敬畏心,要延續到最後一刻。」

寫 Code 時的細節、測試的耐心、部署的謹慎,
這些「無聲的功夫」,就是老子說的「慎終如始」。

💡 職場啟示:
成功不是靠熱情開頭,而是靠冷靜收尾。
工程的「德」在細節裡,不在熱血裡。

四、不以智治國:從「天才」到「玄德型人才」

「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常知此兩者,是謂玄德。」

這一章,是對所有「技術傲慢」的溫柔提醒。
老子不是反對智慧,而是反對炫耀智慧、過度操作。

在團隊中,有時「少一點技巧、多一點信任」反而讓事情順利。
「玄德」是一種內斂的力量——懂而不說、能而不顯、成而不居功。

💡 現代對照:鴻海的用人哲學
郭台銘曾說:「天才就讓他留在天上。天才型研發人員到每家公司都令人頭痛。」
他強調:「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有執行力的人。」

對照面 《道德經》思想 鴻海報導精神 職場啟示
對智慧的態度 「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天才就讓他留在天上。」 過度炫技或自我中心的聰明,反而會破壞團隊合作。
對人才的看法 「常知此兩者,是謂玄德。」(懂得藏鋒、柔而不爭) 「鴻海唯才是用,不分名校博士。」 真正的能力不是頭銜或學歷,而是能落地執行。
領導的智慧 「不以智治國」=不靠聰明壓人 「我不是天才,而是能執行的人。」 領導重在整合,而非自我炫耀。
終極精神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執行力才算數。」 內斂的德行,才是讓組織長久順行的力量。

老子講的「不以智治國」,不是不要聰明,而是提醒,
聰明是起點,德性是終點。
那些只會展示個人光芒、卻不願與團隊共進的「天才」,反而不利於組織的運作。
真正能創造價值的,是懂得協作、肯落地執行、願意融入團隊的「玄德型人才」。

五、從柔到無為:IT人的修煉之路

修煉層次 老子之道 職場應用
行動的智慧 為無為,事無事 不被多餘任務牽制,專注本質
節奏的掌握 圖難於易,為大於細 專案切分、步步落地
態度的恆定 慎終如始 收尾比開頭更重要
內在的修養 不以智治國 技術之外,更需謙卑與德性

結語

老子說:「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這不僅是哲理,也是開發者的真言。

當我們能放下對「完美」與「掌控」的執著,
學會小步前進、專注當下、順勢而行,
無為的「道」就會在工作中自然流動。

從不亂領導,到不亂行事,
從以柔為力,到以靜制動,
這就是工程師的玄德之路。

參考


上一篇
《道德經》Day 23:治理團隊若烹小鮮 — 以柔為力的領導之道
下一篇
《道德經》Day 25:以不爭為爭 — 領導的三寶與工程師的柔性力量
系列文
《道德經》三十天閱讀之旅:初學者的經典探索25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