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品 究竟無我分)《金剛經》第17品講「無我」,看似抽象,卻能用在職場:你立志幫公司成長,就像菩薩發願度眾生。但公司並非永恆不變的實體,而是許多因緣的結合。
如何在工作中發願卻不執著於結果?讓我們來看看!
第 17 品 究竟無我分: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
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須菩提問佛陀:「世尊,若有人發願追求佛的最高智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如何安住內心?如何降伏其心?」
佛陀回答:「發大願的人應這樣想:『我要度化一切眾生。』但度化眾生後,不應執著於『我真的度了某個眾生』。為什麼?因為若菩薩心裡有『我』『人』『眾生』『壽者』的執念,就不是真菩薩。真正的菩薩明白:沒有一個固定的『法』能稱為發菩提心。
須菩提,你覺得呢?我在然燈佛那裡成就佛道時,有沒有得到一個固定的『法』?」
須菩提答:「沒有,世尊!您在然燈佛那裡,沒有一個固定的『法』可稱為佛智慧。」
佛陀說:「對!正因為沒有固定的『法』,然燈佛才預言我將成佛,名釋迦牟尼。所謂『如來』,就是與一切法的真實相應。真正的菩薩通達『無我之法』,不執著於『我度眾生』或『我莊嚴佛土』,才能真正實踐佛道。」
發願助公司或同事成長是好事,但別執著於「我做到什麼」或「公司靠我」。公司與成果都是因緣聚合,放下執著,才能輕鬆專注當下,減少壓力與怨氣。
盡力而為,放下我執,這是職場長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