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品 能淨業障分)在現代生活與職場中,我們常被人輕視或誤解。網路上,酸民的負評更是無處不在。面對這些挑戰,《金剛經》第16品告訴我們一個不可思議的道理:即使被輕賤,依然能淨化業障、累積功德。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古老智慧,如何應用在現代生活與社群互動中。
第 16 品 能淨業障分: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
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讀誦這部經典,即使在世間被人輕視,那是過去世的業障影響,今世因被輕賤而能消除前世罪業,最終能得到佛果。」
「即便我過去在無量無數佛前供養成就的功德,也比不上後世有人持誦此經的功德百萬分之一。」
「這部經的智慧與果報不可思議,凡人難以理解。」
網路酸民,本質上就像經文中的「輕賤」。他們的言論可能刻薄、挑釁,甚至攻擊你,但其實是練習心性、淨化內心的機會。
心理建設(離相)
▪︎ 對酸民言論保持淡然,不被情緒牽動。
▪︎ 將負評視為自我鍛鍊,提升自知、自制能力。
💡 把酸民當作「無聲的修行課題」,每一次淡然應對都是練心性的機會。
說明補充:這是「離相」不執著表象、不被外境牽動,把外界輕視視為心性的練習場。
專注實務(不住)
▪︎ 專注於內容創作與價值輸出,而非追求短暫讚美或避免批評。
▪︎ 像經文說的「受持、讀誦」,把心力放在可掌控的行動上。
💡 將注意力放在「可控制的行動」上,而非外界評價,心不住於外境。
說明補充:這是「不住」心不固守於他人的評價或功名利祿,專注於當下的實踐與成長。
建立界線
▪︎ 忽略惡意攻擊,回應理性建議,必要時設置社群規範。
▪︎ 保護心理與品牌,避免被外界輕視影響決策。
💡 設定界線是愛護自己的行為,而非情緒反應,保護修行成果不被打擾。
說明補充:這也是「離相、不住」的延伸,用智慧和策略管理外境,讓心保持清明與自由。
想像你是一位內容經營者,發表文章或影片:
這就像經文說的:即便被輕賤,受持與實踐仍能累積不可思議的功德。
《金剛經》提醒我們:被輕視也能淨業,真正的智慧不是追求外界認可,而是專注自我修行與實踐。在現代生活中,網路酸民只是新的「輕賤」形式。
專注於自己的成長,保持淡然與專業,把每一次負評當作修行機會,你會發現:外界的評價不再決定你的內在力量,而你的專注與自知,才是最真實、最不可思議的功德。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
📖 再者,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讀誦這部經典,他們若在世間被人輕視、看不起,那是因為他們過去世曾造下的罪業,原本應該要墮入惡道受苦。
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但因為今世受到輕視,就等於提前消除了過去世的罪業,因此這些罪障會被化解,將來必定能成就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 須菩提!我(釋迦牟尼佛)回想在過去無量劫以前,於然燈佛的時代,曾經遇見過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極多數量)的諸佛,我對他們都一一供養、侍奉,沒有一尊佛是錯過的。
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 然而,如果在未來的末法時代,有人能受持、讀誦這部經,他所得到的功德,遠遠超過我過去供養無數佛的功德。這功德之大,哪怕用百分之一、千萬億分之一來比喻,都不足以形容,甚至超越任何數字或譬喻所能計算。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
📖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未來末世時代,能受持、讀誦此經,他所得到的功德若是由我詳細說明,有些人聽到後,心中可能會感到震驚混亂,覺得難以置信,甚至懷疑不接受。
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 須菩提!因此你應該知道,這部經典的義理是不可思議的,它所帶來的功德與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