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到了本系列文的最後一篇了,然而要從頭開始刻出一個部落格,實在有太多瑣碎的功能可以完善,在這 30 篇文章中實在很難全部講完。
最後一講,讓我們來梳理一下前面所談過的內容,以及有哪些遺珠之憾、還沒討論過的功能吧!
首先是選擇一個平台或框架的問題,合適的框架讓你事倍功半,所以我們花了點時間比較了開放、封閉、動態、靜態平台,最後挑出 SSG 的方向,並且選擇 Astro 這個框架繼續探索;也做了部署平台的比較,以及域名的註冊商該怎麼選。
在實際上手寫 Code 之前,有份需求書在手邊是蠻重要的,最初不需要詳盡,但可以在開發的過程中持續迭代;有了需求之後,我們可以從版型的設計開始,到怎麼建立一個設計系統、模組化常用的元件。
在動手實戰上,我們介紹了 Astro 的島嶼架構,並且針對部落格文章的細節實作深入探討,包含顯示列表與其排序、分頁,還有路由、標籤、巢狀分頁,以及在文章內容的部分要怎麼插入 JavaScript、數學式。
最後是能讓部落格加分,顯得更專業的題目,包含針對文章顯示瀏覽量、透過 OGP 來加強分享到 FB、 Line 等平台的樣式,以及聊聊在純前端的搜尋是怎麼做到的。
族繁不及備載,一個部落格、一個網站,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第 30 篇文章,就來看看還有哪些可以做,但至今還沒有聊過遺珠之憾:
@astrojs/rss
產生 RSS / Atom(用 XML 描述網站更新清單),並使用 MailChimp / AWS SES 等 Mailer 服務通知gtag.js
),理解可分析之元素404.astro
、使用 lychee
或 broken-link-checker
來檢查掃描連結最初本來打算一邊重刻部落格,一邊收斂實作心得做成鐵人賽的系列文,但就算已經第四次參加 iT 鐵人賽、提前規劃,還是難以同時上線一個小型專案加上 30 天的文章。
不過,這畢竟是鐵人賽,每天都有個 Deadline 在前面吊著,還是能夠逼我產出一天一篇還算可以的文章。
就如同這個系列開篇時,我所引用費曼學習法中所描述的:
如果你不能用自己的話簡單解釋,就是還沒真正掌握。
— 理查.費曼
每次撰寫文章的過程都是一次知識的反芻,知道自己還有不夠了解的地方,而後查閱資料補上這段缺失,這也是我想刻出一個部落格分享文章的主要原因。
最後,分享至今(2025-09)仍手刻到一半的部落格:
*霍爾筆記,首頁截圖
最後的最後,也感謝看到這裡的各位讀者,望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