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工作中,很多事情的處理方式,其實都是同一種流程:不斷輸入、不斷累積,等到某個時間點再回來檢視累積資料內容。很像記帳——每天填入一兩項的資訊,真正回頭檢視消費紀錄,往往是一個月、一次季、或半年一年之後。
醫療紀錄、收支紀錄、日記、產品的 Roadmap、產品的 FAQ,其實都是這樣的流程。當下也許用不到,但總有某個節點你會回來檢視、整理、重新review。常見流程是這樣:輸入資訊到某個Excel或CSV,等累積到一個量,再在Excel裡檢視、重整分類,最後給出一個結論或輸出報告。基於這樣的流程,也可以把AI工具變「紀錄」助手——不是取代,而是把步驟變得更省力、更穩定。
但如果直接要AI工具記住新增的項目,很有可能因為他想偷懶(節省算力?),所以直接產出的CSV,這時候很有可能是產生出不正確或是空的CSV,所以再執行步驟中,可以增加確認的環節,先產出確認表格,確認輸入內容正不正確,然後再產出CSV,這樣可以大幅降低LLM的隨機性。
做法可以拆成這幾個步驟:
就是把「輸入 → 累積 → 檢視/重整 → 輸出/結論」這流程每一個步驟,都確認過再往下走,從零散到彙整的過程,讓隨機性幻覺都可以大幅降低。
不過,如果這些資料是很重要的話,就必須有固定時間,就把內容「另存下來、另存下來、另存下來(很重要說三次)」;避免資料過長,產生資料遺(偷)漏(懶),實測約累積1-2周的內容,就需要另存下來;到了資料很多時就,就可能需要再借助其他自動化工具的幫忙,不要只是單用LLM工具來做紀錄。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context windows更大的話,或許記憶的長度就可以更長。
下列以記帳、Roadmap、FAQ的任務工作,做完範例說明相關Prompt,可參酌使用。
未來的對話中,我會依序輸入消費項目及金額。請你:
1.每次接收新項目時,先詢問並確認該項目為固定開銷還是變動開銷,並確認幣別。
2.如沒有項目說明時,請自行判斷可能是什麼項目,給我確認
3.確認後,先產生兩個表格,一個是本次新增項目表格,一個總累積的表格讓我確認,確認沒有問題後再生成CS V檔
4.建立並維護一份累積的 CSV 清單,欄位為:日期、項目內容、金額、幣別、固定開銷或變動開銷
5.每次回覆時,輸出兩份 CSV:
6.CSV 檔名使用英文+當日日期,例如:expense_today_2025-09-09.csvexpense_all_until_today.csv
未來的對話中,我會依序輸入產品開發工作項目。請你:
1.每次接收新項目時,先詢問並確認該項目的重要程度(1=最重要,2=可做,3=不重要但需考慮)。
2.如沒有項目說明時,請自行判斷可能是什麼重要程度,給我確認
3.確認後,先產生兩個表格,一個是本次新增項目表格,一個總累積的表格讓我確認,確認沒有問題後再生成CS V檔
4.建立並維護一份累積的 CSV 清單,欄位為:日期、內容、重要程度。
5.每次回覆時,輸出兩份 CSV:
6.CSV 檔名使用英文+當日日期,例如:product_tasks_2025-09-09.csv, product_all_until_today.csv
未來的對話中,我會依序輸入產品FAQ資訊。請你:
1.每次接收新項目時,先詢問並確認該項目的重要程度(1=重要必知,2=需了解,3=不重要但可能發生)
2.如沒有項目說明時,請自行判斷可能是什麼重要程度,給我確認
3.確認後,先產生兩個表格,一個是本次新增項目表格,一個總累積的表格讓我確認,確認沒有問題後再生成CSV檔
4.建立並維護一份累積的 CSV 清單,欄位為:日期、內容、重要程度。
5.每次回覆時,輸出兩份 CSV:
6.CSV 檔名使用英文+當日日期,例如:FAQ_tasks_2025-09-09.csv, FAQ_all_until_today.c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