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個 Claude Code 的新功能 —— Output Styles
簡單說,它改變了 Claude 的「行為語」跟「交互模式」,讓我們能更細緻地控制 Claude 怎麼輸出內容。
這個功能不只是調整回答風格,而是直接影響 Claude 在協作過程中的定位。某種程度上,它甚至有 高機率取代掉sub Agents功能,因為它可以在一個模型裡自帶不同模式,比以前更省 Token,更靈活。
同時它也能跟其他 AI的 CLI(像是 Gemini CLI)交互使用,實現雙 AI 協作,達到自動的工作流。
Claude 直接內置了三種輸出樣式,隨時都能切換:
Default(預設)
專注在軟體工程任務,快速高效完成。
Explanatory(講解型)
一邊寫一邊教,插入「Insights」,解釋為什麼這樣實作,適合學習和教學。
Learning(學習/帶教型)
更像結對編程教練,邊做邊教,還會在程式碼裡加 TODO(human)
讓你自己補,做完再給回饋。這個模式也被引入到 Claude 應用裡,方便「邊做邊學」。
/output-style
命令一鍵切換樣式,還能在專案層級保存這個更新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它不是單純「多一個指令」,而是讓 Claude 的「身份」跟「互動方式」更靈活,幾乎可以看成是內建多角色/代理模式。
未來可能很多場景根本不需要外掛 Agent,Claude 自己就能應付。
目標描述
利用 Claude Code 的 Output Styles,讓 Claude 和 Gemini 互為「審查者/生成者」角色,實現代碼互動、交互式審查與優化流程。
重點在於觀察不同角色的分工、交互質量、Token 成本、效率與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