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0
Security

AI都上線了,你的資安跟上了嗎?系列 第 47

📍 Day 32-3:RiskRubric.ai —— 建立 LLM 模型風險評估的協作基準

  • 分享至 

  • xImage
  •  

🌐 為什麼需要 RiskRubric.ai?

大型語言模型(LLM)正在爆炸式成長。
但問題是:

  • 工程師每天都在嘗試新模型
  • 資安團隊卻缺乏客觀基準來回答「這個模型安全嗎?」
  • 目前大多只憑「供應商品牌」來判斷,缺乏透明與系統化的風險評估

👉 RiskRubric.ai 的出現,就是要建立一個「全球 LLM 信任分數基準」。


🛠️ 什麼是 RiskRubric.ai?

RiskRubric.ai 是一個 Web 平台,提供:

  • 模型索引:涵蓋主流、開源與新興模型
  • 風險報告卡:基於六大風險支柱,給出 A-F 等級評分
  • 排行榜:快速找出前十佳與後十劣模型

Caleb Sima:「當工程師問:這模型安全嗎? RiskRubric.ai 讓資安團隊能用數據回答。」


📊 六大風險支柱

支柱 說明 評估面向
透明度 Transparency 模型開發者、來源、授權、維護情況 文件完整度、社群活躍度
可靠性 Reliability 輸出一致性、抗幻覺能力 準確率、穩定性
安全性 Security 防護攻擊與紅隊測試結果 Prompt Injection、越權行為
隱私 Privacy 是否保護個資、不濫收資料 隱私保護機制
安全性 Safety 對社會/個人的潛在傷害 毒性、偏見
聲譽 Reputation 公眾信任與開發者名聲 OSINT、媒體報導

例如:Llama-3 在「透明度」僅得 B,因授權資訊不完整,但在「可靠性」拿到 A。


🔍 技術方法:紅隊演練 + 開源情報

RiskRubric.ai 的評估基於兩大來源:

  1. 紅隊演練(Red Teaming)

    • Haize Labs 負責,模擬真實攻擊行為
    • 測試模型在 prompt injection、濫用等場景下的表現
  2. 開源情報(OSINT)

    • 由 Noma Security 與 Harmonic Security 整理
    • 收集開發者背景、社群支持度、文件完整性等

兩者結合,讓「報告卡」不僅是靜態資訊,而是動態的安全基準。


💡 現實應用場景

  • 資安團隊:可制定政策,例如「評分 A 或 B 的模型才允許上線」。
  • 工程團隊:在開發前快速篩選,避免導入高風險模型。
  • 決策者:利用排行榜快速掌握市場動態。
  • 未來藍圖:擴展至更多 AI 模型與雲端服務(MSP)。

🚦 價值與意義

  • 首創標準化基準:為混亂的 LLM 市場建立「風險分數」共識
  • 協作與透明:集合 CSA、Haize Labs、Noma Security、Harmonic Security 的專業力量
  • 落地性強:可直接用於供應商評估、內部開發指引、風險管理儀表板

Michael Machado:「這是一個社群專案,我們希望透過協作,讓 AI 模型的安全評估更透明、更具公信力。」


✅ 小結

RiskRubric.ai 不只是個網站,而是一個 AI 安全治理工具

  • 提供透明、客觀、可溝通的風險分數
  • 幫助組織 快速決策,在創新與風險之間找到平衡
  • 可能成為未來 AI 模型安全的產業標準

🔮 預告:Day 33

下一篇,我們將探討 AI 模型紅隊演練實務案例,看看如何用攻擊來檢驗 AI 系統的防禦力。


上一篇
📍 Day 32-2:MCP 新協議、新風險——從攻擊到防禦的完整實務筆記
下一篇
📍 Day32-4|Agentic AI 全生態:從定義、架構到威脅建模與防禦實務
系列文
AI都上線了,你的資安跟上了嗎?51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